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網評:歐洲對華關系能否走出美國迷障?
來源:大公報 作者:宇文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華。這是一場早被輿論熱議的外交之旅,具有校正中法、中歐關系的關鍵作用。
從去年11月開始,德國總理朔爾茨、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陸續訪華,現在馬克龍和馮德萊恩也來了。歐洲重量級領導人紛紛來華而且提前被媒體“劇透”,因為中歐關系出現了偏差──需要歐盟大國和歐盟領導人一起努力才能讓失衡偏頗的中歐關系重回中道。
馬克龍訪華的“校正”作用
德國總理和法國總統先後訪華,伴隨來華的還有歐盟兩個“大佬”──米歇爾和馮德萊恩,形成了一個歐盟對華前呼後應的外交閉環。雖然歐洲議會依然充斥反華聲音,盡管歐盟各國對華尤有複雜心態,當然還有不得不追隨美國反華的政治慣性,但是歐洲國家和歐盟認識到不能和中國脫鈎,中歐必須對話,雙邊經貿關系紐帶不能斬斷。這也是朔爾茨、米歇爾、桑切斯、馬克龍和馮德萊恩一再重複的立場。
中國歡迎歐洲國家領導人和歐盟領導人訪華,認為只有對話交流才能消弭誤解與歧見。
法國是歐盟“老大”,向來主張歐洲自主,總統馬克龍此前也多次表示希望訪問中國。馬克龍周三抵京當晚就出席第17屆中法文化之春開幕式,強調人文交流在兩國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宣布一系列新的文化交流項目。中法都是文化大國,文化交流是深化中法中歐關系的潤滑劑。
中法關系還是經得起考驗的。一方面,法國不僅是歐盟雙核之一,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而且向來主張歐盟自主。所以,即使近年來中歐關系因追隨美國反華而遇冷,法國在對華關系上依然表現出理性務實色彩。
另一方面,歐盟追隨美國對華極端競爭,法國在內的歐洲大國的利益也備受傷害,如美國對華貿易戰和科技戰導致對華特定商品、設備出口受阻。至於澳英美三國建立的AUKUS,則讓法澳潛艇項目破產,一度導致法美、法澳關系惡化。
至於在烏克蘭危機上追美反俄,不僅讓歐洲各國面臨戰火迫近的威脅,也被美國一再“索捐”烏克蘭,更失去便宜的俄羅斯能源。對法國而言,最不能承受的則是烏克蘭危機強化了美國主導的北約對歐洲的安保主導權,歐洲獨立安保成為泡影。
當歐洲被美國綁上烏克蘭危機的戰車,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各國也感到恐懼和不安。畢竟,從伊拉克戰爭到阿富汗戰爭,歐洲各國追隨美國似乎都沒有“好結果”。相比之下,中國保持中立,在烏克蘭危機中致力勸和促談,則為歐洲國家提供了新方案。
深化中歐經貿合作,也是馬克龍等歐洲領導人訪華的重要目的。本次訪華,陪同馬克龍來華的法國商界精英雲集,包括法國電力公司、阿爾斯通集團、飛機制造商空中巴士等公司的高層。去年11月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與中國簽訂了170億美元的經貿大單。顯然,馬克龍也希望這次訪華之旅,從中國帶走一份大合同。畢竟,中國連續多年都是對法投資最多的亞洲國家,也是法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中國經濟複蘇勢頭良好。西方幸災樂禍的所謂“中國樓市危機”并沒有出現,中國消費動力也在強勢複蘇。政府工作報告預期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據世界銀行最新預測,得益於中國重新開放和經濟反彈,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將在2023年加速,增長率將從去年的3.5%回升至5.1%,高於去年10月預測的4.6%。由此可知中國經濟複蘇帶給區域和全球的確定性。
歐洲國家尚未走出高通脹陰影,近期美歐銀行又連續“爆雷”導致金融市場風聲鶴唳,烏克蘭危機更是歐洲的心腹之患,經濟複蘇的中國不僅給全球帶來希望,也給歐洲國家帶來願景。修複、校正中歐關系,更符合歐洲利益。法國在重啓中歐對華合作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期望馬克龍今次訪華能讓中法中歐關系走出迷障,確保雙方關系行穩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