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城市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推動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是中國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超大城市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規模上都面臨著新的挑戰與任務。
環球時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統計學院副院長唐曉彬、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基礎部講師王亞男文章認為,現階段,著力推動中國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明確中國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內在邏輯,構建契合中國超大城市發展特點和治理現代化要求的評價體系,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超大城市治理。
文章指出,推動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要充分把握和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理念。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人民群眾在城市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超大城市的人力資源豐富,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在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其城市治理的“主人翁”意識,發揮超大城市治理的內生力量。另一方面,要堅持把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需要作為超大城市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於超大城市而言,人民對於城市居住環境、基礎設施等各方面服務的要求更高、期望更大、需求更多元。這就需要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充分調研,積極謀劃,於細微之處將人民群眾的根本需求貫穿於工作的各個環節。
推動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要深刻明確中國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這就意味著推動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必須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需要不斷吸收新思想、樹立新觀念、創造新方法、探索新途徑。需要結合城市自身發展特徵想出新點子、找出新路子,創新解決好城市運行中的重點難點及新問題。協調解決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問題,綠色解決的是發展與環境間的和諧問題,開放解決的是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共享解決的是發展的公平性問題。由於超大城市擁有龐大的人口數量,這就需要全力保障人民群眾在公共服務、健康安全等領域享有平等機會。
推動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必須構建中國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評價體系。眾所周知,超大城市的體系龐大、結構複雜、治理運行難度大,既需要著眼大局、放眼長遠,又需要從細微之處入手,協調處理好各領域各層面的關鍵環節。城市治理得怎麼樣,既是一個定性問題,也是一個需要科學量化的問題。實現對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效果及水平的科學評價直接關係到中國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順利推進。衹有對超大城市的建設與治理水平實現科學量化,才能明確不同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差別所在,把握自身現實發展差距,找到發展的著力點與落腳點。因此,必須從中國現階段的國情出發,遵循新發展理念,結合全面性、代表性、時代性、可行性的原則,囊括進經濟、社會、生態、安全、災害防治等各領域各方面的內容,構建出一套契合中國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評價體系,進而實現對中國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有效評價與測度。
推動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必須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引擎”作用,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的數智化水平。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數據要素帶來的時代紅利,充分挖掘、提取城市運行各領域的信息資源,加快數據資源的開發、整合及利用。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城市各核心領域數據間的互通共享,尤其要注重實現對超大城市經濟、社會、自然災害等的風險監測及動態預警。圍繞城市治理的重難點問題,靶向治療,科學決策,實現城市治理的數智化,穩步提升治理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