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
〔1〕江振鵬:《新世紀以來“美國在台協會”與美國對台灣的公共外交》,《台灣研究集刊》2015年第3期,第31頁。
〔2〕Vice Adm and Edwin K. Snyder,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and the Defens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0, pp.104~111.
〔3〕柳一江:《美國台北辦事處揭秘》,《檔案管理》2006年第1期,第90頁;王夢、郭永虎:《“美國在台協會”涉台活動的歷史考察(1979~2019)》,《台灣研究》2021年第3期,第33頁。
〔4〕Office of Inspection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Washington, Report Number ISP-I-12-47, September, 2012.
〔5〕楊仁飛:《“美國在台協會”變臉背後的圖謀》,《統一論壇》2020年第6期,第37頁。
〔6〕傅雅芳:《“美國在台協會”角色與功能探析》,台灣東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第61頁。
〔7〕參閱江振鵬:《美國對台灣地區的公共外交——以台灣美國資料中心的設立與運作為例》,《美國研究》2015年第3期,第84~96頁。
〔8〕翁銘駿:《“美國在台協會”的角色與功能研究:基於公共外交的視角》,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第25頁。
〔9〕王夢、郭永虎:《“美國在台協會”涉台活動的歷史考察(1979~2019)》,《台灣研究》2021年第3期,第33頁。
〔10〕參閱江振鵬:《新世紀以來“美國在台協會”與美國對台灣的公共外交》,《台灣研究集刊》2015年第3期,第33~34頁。
〔11〕David Dean, Unofficial Diplomacy-The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Xlibris LLC, 2014, p.140;王夢、郭永虎:《“美國在台協會”涉台活動的歷史考察(1979—2019)》,《台灣研究》2021年第3期,第35頁。
〔12〕王夢、郭永虎:《“美國在台協會”涉台活動的歷史考察(1979~2019)》,《台灣研究》2021年第3期,第38頁。
〔13〕江振鵬:《新世紀以來“美國在台協會”與美國對台灣的公共外交》,《台灣研究集刊》2015年第3期,第35~36頁。
〔14〕“美國資料中心”,“美國在台協會”官網,https://www.ait.org.tw/zhtw/education-culture-zh/american-spaces-zh/。
〔15〕江振鵬:《新世紀以來“美國在台協會”與美國對台灣的公共外交》,《台灣研究集刊》2015年第3期,第36頁。
〔16〕江振鵬:《美國對台灣地區的公共外交——以台灣美國資料中心的設立與運作為例》,《美國研究》2015年第3期,第96頁。
〔17〕‘美國在台協會’舉辦嘻哈音樂大使東妮·布蕾珂曼演唱會”,“美國在台協會”官網,https://web-archive-2017.ait.org.tw/zh/pressrelease-pr0609.html。
〔18〕[日]金子將史、北野充主編:《公共外交:“輿論時代”的外交戰略》,《公共外交》翻譯組翻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第5頁。
〔19〕江振鵬:《新世紀以來“美國在台協會”與美國對台灣的公共外交》,《台灣研究集刊》2015年第3期,第36~38頁。
〔20〕王夢、郭永虎:《“美國在台協會”涉台活動的歷史考察(1979~2019)》,《台灣研究》2021年第3期,第36頁。
〔21〕張順:《中美建交以來的“台海戰略平衡”淺論》,《台灣研究》2019年第2期,第20頁。
〔22〕《美駐台辦事處插手兩岸關係30年 介入軍購和政務》,新華網2009年4月16日,http://news.sohu.com/20090416/n263423825.shtml。
〔23〕江振鵬:《新世紀以來“美國在台協會”與美國對台灣的公共外交》,《台灣研究集刊》2015年第3期,第38頁。
〔24〕張順:《中美建交以來的“台海戰略平衡”淺論》,《台灣研究》2019年第2期,第21頁。
〔25〕陳映真:《台灣的美國化改造》,觀察者2013年7月8日,https://www.guancha.cn/ChenYingZhen/2013_07_08_156732.shtml。
〔26〕王夢、郭永虎:《“美國在台協會”涉台活動的歷史考察(1979~2019)》,《台灣研究》2021年第3期,第39頁。
〔27〕江振鵬:《美國對台灣地區的公共外交——以台灣美國資料中心的設立與運作為例》,《美國研究》2015年第3期,第8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