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靈魂之美
“唱念做打”的四功、“手眼身法步”的五法、“生旦淨醜角”的行當劃分……傳統京劇表演無一處不精雕細琢,無一處不規範凝煉。在夏元增看來,京劇的靈魂之美便在於此。
在溫哥華30餘年,夏元增始終堅持用中文進行表演。“腔調、身段與肢體語言非常重要。”夏元增表示,“藝術無國界。就像我們看外國電影一樣,雖然語言不通,但仍能感受到作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
他曾與外國人合作將“莊周夢蝶”改編為《蝴蝶夢》在溫哥華演出,15場表演場場座無虛席。“演出時偶爾配有英文字幕,大部分時間沒有,但這並不影響觀眾觀看,他們能明白我們在演什麼。”夏元增說。經過千錘百煉、去蕪存菁的唱詞、念白、做工打鬥超越國界、跨越語言,唱進每一個觀眾心中。
對於在海外生活的華僑華人來說,京劇是家鄉的象徵、文化的符號。30多年來,研習社“迎接”過很多媽媽,她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這裡學習京劇。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我們發現,這些孩子自己對京劇的興趣並不濃厚,只是父母想讓他們瞭解更多中國文化。”夏元增說。當地許多老一輩華僑華人更是研習社的忠實觀眾,“他們不僅每場都來,有的甚至可以跟著唱兩句。”在夏元增看來,“京劇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對華僑華人來說意義非凡。京劇給他們帶來的是靈魂上的共鳴和慰藉”。
“但個人力量是有限的。”夏元增說,“希望政府和學校多參與,從小培養學生對京劇的興趣與熱愛。我們也希望研習社成員和朋友們能多拉一些觀眾來。不管他們懂不懂京劇,表演總會吸引一部分觀眾。”
臨近研習社成立10周年,夏元增準備了一場精彩的表演。談及未來,他表示仍會堅守傳統京劇,在傳承與發展中推動京劇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