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長江禁漁,亮出“強基礎”成績單
http://www.CRNTT.com   2023-05-23 10:11:38


 
  看數量,令人欣慰。

  珍貴物種長江江豚數量從2017年的1012頭增長到2022年的1249頭,實現歷史性回升;胭脂魚、長吻鮠、子陵吻蝦虎魚等珍稀瀕危魚種,在饒河、上猶江等水域屢次現身;“四大家魚”以及各類區域代表物種資源正在加快恢復。

  看種類,令人心安。

  時隔20多年不見的鳤,在洞庭湖、湘江、沅江相繼監測到一定數量的種群;首次在洞庭湖監測到長江鱘。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公報顯示,2022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監測到魚類193種,比2020年的168種增加了25種,多數經濟魚類的平均個體重量普遍增幅在15%—30%。

  看生態,令人憧憬。

  2021年底,農業農村部發布實施了《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辦法(試行)》。作為目前長江唯一幹流沒有閘壩阻隔的一級支流和率先試點全面禁漁的水域,赤水河的等級為“良”,明顯優於其他水域。

  “長江十年禁漁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恢復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說,兩年多來,各項保護措施協同推進,水生生物資源和多樣性均呈現恢復向好態勢。

  告別“靠水吃水”模式

  上岸漁民穩得住、能致富

  長江禁捕是一個系統工程,漁民上岸後的生產和生活問題解決了,長江禁捕就有了穩定、扎實的社會基礎。

  根據建檔立卡情況,這次禁捕共有退捕漁船11.1萬艘,涉及退捕漁民23.1萬人,身後就是幾十萬個家庭。退捕漁民大多年齡偏大、技能單一,退捕後生計如何保證?社保、醫保,一項都不能少。住房、上學,一個都不能落下。

  因人設崗,因地制宜,就近就地創業就業。

  “養老閑不住,就業年齡大”,不少50多歲的退捕漁民通過公開選聘,走上了“護漁員”公益崗位。

  “洞庭湖屬於季節性湖泊,春天漲水,魚要找淺灘產卵,入秋後魚長肥了,水位也下降了。春秋這兩個季節,都容易引來偷捕。”湖南省岳陽縣榮家灣鎮57歲的退捕漁民周界武說。退捕後,他成了東洞庭湖漁政監察執法局北洲中隊的一名協巡員,每月收入3000元,生活有了保障。

  一周四天在船上巡查,周界武和過去打魚的幾個老夥計一起,每人拿出2萬元,成立了千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幹起種稻養蝦的行當。“這段時間,每天能收上來三四百斤蝦。6月份,還要種水稻呢!”周界武說。合作社成立兩年多來,成員增加到8人,種養規模從最初45畝發展到175畝,去年純收入達到50萬元。

  告別舊模式,轉崗新產業。

  “過去靠捕魚撈蝦,起早貪黑。現在上了岸,只要勤勞肯吃苦,一樣能養活全家。”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湖北省蘄春縣退捕漁民王文權一家用多年攢下的積蓄開了一家鋁合金廠,還聘請8名退捕漁民來廠裡務工,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湖北省是長江禁漁的主戰場之一,在長江沿線禁捕範圍最大,退捕漁民數量位居第二。全省制定過渡期延長政策,將退捕漁民過渡期由2年延長為3年,2022年靈活性就業人員占比由2021年的31.5%下降到28%。

  綜合施策,全域覆蓋兜底保障。

  “漁政,就是退捕漁民的‘娘家’。”岳陽縣東洞庭湖漁政監察執法局局長鄒飛躍介紹,縣裡成立就業創業促進會,為漁民提供職位信息和就業創業指導意見,全力幫扶920多名漁民實現轉產就業。縣財政每年拿出700萬元,用於保障和改善退捕漁民生活。為解決上岸漁民家庭子女讀書問題,參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兩年多來,已對全縣430多戶退捕漁民子女就讀施行補助。

  “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是長江十年禁漁的社會基礎,各地通過發展產業、務工就業、支持創業、兜底幫扶等途徑,為退捕漁民提供一攬子幫扶政策。”劉新中說。

  工作做細了,兜底到位了,退捕漁民滿意了。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中央和地方累計落實補償補助資金272.31億元,有力保障禁捕退捕資金需求;約16萬名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需求的退捕漁民轉產就業,實現應幫盡幫;約22萬名符合參保條件的退捕漁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目前,已有44890名退捕漁民領取養老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