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23-06-12 08:20:15


   
  從供給端發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文章分析,從供給視角來看,經濟發展質量可以用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來衡量。
  
  一般來說,經濟增長可以分解為勞動投入的增加、資本的積累和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其中,勞動和資本的積累主要反映要素投入,全要素生產率則代表經濟增長中不能被勞動和資本等要素投入所解釋的部分,反映技術的進步或效率的改進。因此,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越高,表明經濟增長中由技術進步和效率改進推動的比例越高,也即經濟增長的質量越高。長期以來,中國經濟運行存在質量不夠高、動力不夠足、結構不夠優等問題,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在這方面,中國還有較大發力空
  
  全要素生產率主要由技術進步速度和資源配置效率兩方面決定。我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能有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方面,能有效改善供給端的技術進步和效率水平,通過增加基礎研究投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等舉措,有效激勵企業研發創新活動,提升技術進步速度,進而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另一方面,能推動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有助於將資源更多地配置到高效率企業,從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因此,從供給側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係,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
  
  以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激發需求動力
  
  文章稱,從需求視角來看,經濟發展質量可以由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來衡量。
  
  一般來說,經濟總需求包含居民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淨出口等。其中,投資需求主要是為了滿足未來的生產需要,政府購買主要是為了提供公共產品和維持經濟秩序,淨出口反映了國外對本國產品與服務的需求。相比之下,居民消費反映了人們為滿足自身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需要而產生的支出,與人們的生活質量關係更加直接。從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還相對偏低。這其中有周期性的原因,但更多是結構性、長期性因素導致的。在經濟增長動力方面,以往我們較為依賴高投資和高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快速拉動,居民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足。在收入分配方面,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還需進一步提升,再分配政策的調節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從而更好地促進消費增長。在社會保障方面,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服務性消費供給總量尚不足,看病難、養老難等問題依然存在,這些都增加了居民預防性儲蓄,抑制了居民消費需求。面向未來,通過提升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來提升經濟運行質量,還有較大空間。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用改革的方法消除阻礙居民消費的長期性和結構性因素,提振消費信心、激發消費活力,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思路。一方面,能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有效釋放居民消費需求與消費潛力。另一方面,能有效應對經濟衝擊和穩定經濟運行,從而為提高居民消費創造良好宏觀環境。因此,從需求側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著力提高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繼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收入分配結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應是未來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
  
  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協調配合,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若僅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而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麼擴大的需求將難以找到優質的增量供給,需求的擴張也就難以持續;若僅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那麼增量供給將難以被市場完全消化,會帶來產能過剩與庫存積壓等問題,也就無法持續地激勵企業等部門提高供給質量。對此,需做好適宜的宏觀政策安排,統籌使用維護經濟穩定、提振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優化經濟結構的宏觀政策,有效提振內需和優化供給,形成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宏觀調控體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