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積極發展都市工業促進大灣區製造業可持續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6-29 09:19:54


 
  一、有效引導發展高附加值產品。通過稅收減免、研究合作、補貼工人培訓以及提供金融優惠等方式,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在新加坡設立芯片、飛機航空設備、電子設備等高附加值生產線。大量使用機器人和自動化有助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目前製造業員工中擁有工業機器人比例全球第二,僅次於韓國。二、通過“工業上樓”打造先進製造業發展新空間。早在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就通過大力發展“堆叠式廠房”,以應對土地資源緊缺和要素成本上升的情況。2022年,為了進一步支持新加坡在先進製造業方面提出的更宏大發展目標,由新加坡貿工部下屬的裕廊集團進行建設和運營的“產城人”融合發展的裕廊創新區應運而生。創新區針對從事都市型無污染的中小型企業,打造集研發、中試、製造、倉儲和辦公多功能一體化的“工業上樓”空間。同時,通過打造空中連廊、共享空間等手段,在製造企業和鄰近社區、生態環境之間建立緊密聯繫,以促進園區的包容性和社會活力。三、設置有針對性的專業服務機構,包括服務製造業與產業升級發展的法定機構、政府控股公司等。法定機構一般規模較大、自主力較強,實行公司式組織、收支自控,成立起監督作用的管委會。目前與製造業發展相關的主要機構,包括EDB(經濟發展局)、JTC(裕廊管理局)、URA(市區重建局)、CCS(競爭力委員局)等。政府控股公司也稱為政聯公司,股權由國企控制和其他公司或個人持有。如“淡馬錫”,既要不斷提升公司穩健的發展能力,又要為財政爭取更多回報,平衡商業利益和國家利益,為國家製造業和經濟發展作貢獻。

  積極發展都市工業是大灣區繼續鞏固和提升製造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選擇

  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發展具備堅實基礎和明顯優勢,但隨著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等城市發展陸續開始進入都市化新階段,製造業發展面臨生產成本高企、產業空間緊約束、區域協同不足、高端人才吸引力減弱等方面挑戰,積極發展都市工業是大灣區繼續鞏固和提升製造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選擇。

  一、政府專注做好生產要素創造者的角色。國際經驗表明,政府在大都市產業發展中,主要承擔的是生產要素創造者的角色。大灣區及核心城市應繼續為產業發展提供寬鬆的市場和法治環境,保障生產要素有效流動。在制定“製造業當家”構建“5+5”戰略工作體系,實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加快培育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集聚港澳創新資源推動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繼續發揮精準布局、前瞻性創新引領的作用。積極運用財政、稅收、價格政策等杠杆,引導和幫助產業進行應用和開發;大力投資公共服務,與民間組織在勞動力技能培訓和創新基礎設施上協同合作。

  二、協調優化“大都市圈範圍內”的產業鏈布局。國際經驗表明:無論製造鏈如何布局和發展,一個城市是不可能把一個產業完整地做完、做強,特別是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等“長鏈產業”,因此大都市產業集群空間布局優化策略至關重要。根據高新技術製造業對產業鏈協作、精細化發展有較高要求的特點,廣州和深圳等大都市應瞄准重點發力的產業,打破城市行政邊界的束縛,聯通工信、發改和城建等部門,提前在大都市圈範圍內進行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的完善布局,強化中心城市產業高端化發展,夯實中小城市製造業基礎,促進城市功能互補、產業錯位布局和特色化發展。比如,以《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為契機,加強與周邊城市特別是東莞、惠州等的合作對接與溝通,建立健全合作體制機制,協同共建先進製造業集群,按圈層內外有序布局先進製造、發展都市工業。

  三、賦能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工業上樓”憑“高土地利用率”“產城人模式”“智慧化管理”等優勢,已逐漸成為超大城市發展高質量製造業的首選模式。在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等已陸續開始進入都市化新階段的大都市內,“因地制宜”有選擇性地發展“工業上樓”模式:加快完善“工業上樓”指引和激勵政策,明確工業樓宇認定標準,動態認定若干工業樓宇,細化產業優惠政策;優選進駐工業樓宇的產業。聚焦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家電等萬億級產業集群核心產業鏈,重點引進若干產業鏈缺失環節和薄弱環節的研發總部、區域總部、運營結算中心、設計中心等總部型項目;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發展時尚設計、影視工業、醫美等“小而美”產業;聚焦引進5G、人工智能、雲計算等硬科技產業;以需求定供給,“量體裁衣”式設計工業上樓園區,保障各組團的主要功能和空間形態滿足需求定位。圍繞新型產業空間的綜合性需求,建立生產生活生態配套體系。比如,建設“工業樓宇”鄰里中心,滿足配套服務需求。

  四、推動都市型傳統輕工製造業轉型升級。國際經驗表明:食品加工、服裝製造、印刷設計、黃金飾品加工等都市型傳統輕工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為大都市就業提供了巨大空間,帶來了新的活力。

  五、順應“製造業服務化”發展趨勢。近些年,美國、芬蘭等國家都陸續出台了支持製造業服務化發展的政策與措施,對製造業服務化發展給予引導和資金支持。粵港澳大灣區要順應這一趨勢,在技術上,關注技術轉讓、專利服務、法律支撐、人才教育;在市場上,對產品生產導向和改進提升提供支持;在資金上,提供更多元的金融和稅收支持,加速推進新型服務業態與製造業的融合創新、流程再造。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張國平(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博士)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