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合作中,聞玉梅提出了用皮膚遲發性變態反應作為評估慢性乙肝患者固有細胞免疫的實驗方法。也是通過這次合作,她深深感受到,衹有與臨床合作,醫學基礎研究才有生命力。
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被稱為“乙肝大國”。那時,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高達10%左右,而感染率(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或抗體)更是高達60%左右。每年大約有27萬人因乙肝病毒感染相關疾病而死亡,乙肝是僅次於煙草的第二大致死病因。
這些與乙肝相關的數字,離聞玉梅並不遙遠,身邊的現實不斷刺激著她,使她經常感到憂慮和困擾。上海醫學院病理學教研室的一個和她關係很好的同事,由於感染乙肝病毒,從慢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最後不治身亡。還有一位上海醫學院超速離心室的講師,一直是聞玉梅乙肝研究的合作者,有一年暑假過後,沒能來上班,後來才知道是因為重症乙肝去世了。
除了那些因乙肝去世的患者,中國還有很多乙肝病毒攜帶者在工作、婚姻等各個方面受到歧視,許多人甚至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聞玉梅辦公室的書架上有一本册子,那是她給實驗室成員定下的“必讀書”——裡面是部分病人的來信,聞玉梅把它們整理成册,書名定為《人民的重托》。“他們受病魔折磨的經歷催人淚下,他們對治療乙肝的迫切要求鞭策我們奮鬥。願我全室科研人員不辜負人民的期望,在治療乙肝方面繼續努力,為國爭光。”書的扉頁上這樣寫道。
“過去,中國的肝病患者太多了,嚴重威脅人民健康。一定要摘掉‘肝病大國’的帽子!”這最樸素的想法,正是她日後一往無前投身乙肝研究的動力源泉。
海外深造之路
1980年,聞玉梅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在我國的第一次獎學金考試,遠赴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病研究所肝炎研究室進修。世衛組織只提供3個月的獎學金,她暗下決心,抓緊一切時間,“即使衹有3個月的時間也要做出成績,不負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