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構建以數字孿生流域為核心的智慧水利體系”。如今,隨著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正在防洪預警、供水調度、污染防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智慧測報,防洪預警更及時
微風拂面,綠水悠悠。潘期花家住江西省婺源縣蚺城街道文博社區,家中小院正對著穿城而過的樂安河主幹流。剛下過幾場雨,河裡的水漲了,看上去碧波白浪,潘期花不時也去沿河步道遛彎散心。
往年,潘期花可沒有這心思,每每漲水,正是叫人發愁的時候。“2017年,婺源發洪水,我家離河近,由於漲水快、疏散時間緊,家裡的東西都來不及收拾,損失不小。”潘期花回憶。
“受自然地理條件影響,婺源暴雨強度大、山洪來勢猛。”婺源縣水利局防辦主任邱漢欣介紹,婺源過去十幾年不斷加強雨量站、水文站、水位站等建設,為實時測報雨情、地表徑流情況提供數據支撐,但洪水等相關預測仍需協調各部門數據,利用人工展開具體測算,“可以說是數據上報自動化,但預測預警並未智慧化。”
2017年,在水利部的支持下,江西省水利廳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用於樂安河數字孿生流域建設。2020年4月1日,婺源智慧水文業務服務平台開始試運行。
在婺源縣水利局防汛抗旱指揮部,登錄婺源智慧水文業務服務平台,大屏幕上可以看到該系統集納了綜合信息服務、三維虛擬演示、洪水預報預警等功能。“從降水到洪水,其實是個複雜的過程。”邱漢欣介紹,相比以往用單一指標判斷或者人力測算,該智慧系統作為監測要素齊全的空天地一體化數據感知體系,可將雨量、地表徑流量、蒸發量、水位等要素匯聚在同一模型內,通過科學計算得出洪水可能發生的情況,提高運算效率和預報準確性。
邱漢欣指著三維虛擬演示界面上的藍色區域說:“根據運算結果生成的藍色區域,預報了在一定參數範圍內洪水可能淹沒的範圍,可做到快速、精準測報。”
2022年6月樂安河洪水,該系統提前15小時發布自動預報告警,提前7小時發出較為準確的預報信息。預報洪峰流量誤差為45立方米每秒,預報洪峰水位誤差0.22米,預報洪峰出現時間誤差為30分鐘,緊急轉移人口1.78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