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網評:“先診療後付費”如何更好推行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鄭山海
一次就醫,需要分別排隊繳納掛號、檢查、取藥等費用,占用患者大量時間……《工人日報》記者近日採訪發現,為解決傳統醫療服務流程中醫療付費不夠集約高效問題,廣東省深圳市、珠海市、廣州市等地試行“信用就醫”,實現先診治後繳費,使得就醫時間縮減約40%。
醫療診治,本是救人於水火的濟世行為,不應因為經濟因素,導致一些正常的診療行為被耽誤。所以,先診療後付費,是很多人非常期待的一種理想狀態。
近些年,國家一直非常重視相關工作的推行,並分別針對急危重症患者和貧困人口的先診療後付費工作推出了不少舉措。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方案(2023—2025年)》,對醫療機構如何提供多種付費渠道,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推行先診療後付費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收取治療服務費用,依然是醫療機構極其重要的資金來源。所以,先診療後付費當下還只能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逐步推行。對急危重症患者、貧困人口實施先治療後付費,給很多患者帶來了福祉。但是,這些福祉的背後,也存在著醫療機構的財務風險。比如,一些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先診療後付費後,會出現被救治者無力支付或故意拖欠費用的情況。醫院出於財務管理上的需要,將救治發生的費用轉移到科室甚至是醫生個人身上。長此以往,就會極大地挫傷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現在,不少人將因為要先付費帶來的診療不便,歸結為醫療市場化改革,這恐怕有些偏頗。事實上,經濟體量最大的美國,其醫療體系依然高度市場化。但在美國,先診療後付費規則就執行得比較好。一般來說,治療結束、患者回家若干天後,才會收到來自醫院的賬單。這時,患者才需要處理付費問題。當然,無力支付的患者,可以申請一些救濟手續,醫院不會因為“後收費”而產生經濟糾紛。
患者拿了賬單必須乖乖付費的一個前提,是當地有比較完善的誠信體系。如果產生了消費而惡意欠費,不僅會被嚴肅追責,個人信用記錄也會被“記上一筆”,在後續貸款、開設信用卡時遇到重重不便。一句話,欠費會讓欠款人的損失遠大於他的獲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