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縣域經濟發展構建穩固的生態環境安全體系。從宏觀上來看,生態環境問題本身就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當前,縣域經濟仍然面臨規劃布局不合理、資源要素約束、發展方式粗放、產業模式單一的現狀,造成城鎮污染輸送下鄉、“散亂污”頑固存在、農業面源污染擴大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鄉村整體的生態環境質量,影響著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因此,應把協同促進縣域鄉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問題解決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作為民生建設的優先領域,為鄉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構建生態環境安全屏障。一方面,整縣域推進鄉村生態振興,能夠倒逼檢驗縣域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是否合理到位,幫助科學認識和全面摸清本區域的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完善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助力構建全方位、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另一方面,借此調整產業結構和規劃布局,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生態經濟體系,合理利用、有效提升區域生態環境承載力,進一步激發自然活力、挖掘資源潛力、積累生態資本,保持優良的發展潛質和充足的發展後勁,走出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鄉村發展振興之路。
反哺助力鄉村振興重大戰略實施。要實現“五位一體”的鄉村振興重大戰略,建設以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把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轉化成組織體系、經濟效益、人才力量、文化底蘊,真正實現綠色富民惠民。整縣域推進鄉村生態振興,一是通過完善縣域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體制機制、統籌城鄉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構建生態經濟多元化投入格局,推動鄉村經濟產業發展的生態賦能和綠色轉型。二是深入發掘鄉村休閑、文旅、康養等多重生態價值,重構以農業生態資源和地域產業特色為支撐的綠色產業體系,不斷形成縣域鄉村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效應,為農村人才的引入和基層組織的加強創造有利條件,為人才振興和組織振興提供新的契機和動力。三是縣級政府亦能更好地引導社會公眾構建或重塑生態價值觀,形成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現代鄉村的文明自覺,不斷推動縣域美麗鄉村建設和縣域整體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