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工程,在黨和國家的發展歷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在《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成為高頻詞,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把人民政協制度堅持好,把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好》等篇章中,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尤為重要。準確理解、深刻把握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對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意義重大。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邏輯
高度重視歷史,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不斷取得成績的重要經驗,必須高度重視。回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不難發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是中華民族“強起來”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必須注重遵循歷史發展規律、把握歷史發展大勢。
近代以來,面對積貧積弱的中國現狀,無數仁人志士前僕後繼,想要在舊社會的軀殼裡發展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然而,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不立足自身實際解決發展問題,任何形式的探索都只能是烏托邦式的空想,絕無實現的可能。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才在深刻把握歷史演進、總結歷史經驗、抓住歷史機遇的基礎上,帶領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程。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大改造,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偉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在黨的帶領下,全體人民奮力發展生產力,推動發展重工業和輕工業,逐步實現了工業化;採取土地改革、合作化等措施,逐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修建公路、鐵路、水利等設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既取得了重要成就,又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堅持立足自身國情,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時代脈絡,走自主發展之路,明確將全黨中心工作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推動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基於當時的歷史機遇、國內外環境和我們國家的中心工作,一心一意搞建設、聚精會神謀發展,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並矢志不渝地貫徹落實,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把穩了方向、廓清了道路,推動了經濟長期高速增長,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動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新時代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重大時代課題,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正是對於歷史問題的深刻洞見、對於歷史大勢的準確把握、對歷史規律的高度遵循,我們國家才能完成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使命,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向更高台階和更高水平。歷史和現實業已證明並將繼續證明:衹有準確把握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邏輯,洞見時代問題、遵循歷史規律、把握歷史機遇,才能勇立潮頭,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重要成就。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理論邏輯
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首先要從學理上釐清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如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等基本理論問題,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前提性條件。中國共產黨是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擁有科學的理論武裝,能自覺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真理,並在新的實踐探索中實現理論創新,使其真理之樹常青。這是黨的理論品格,是黨帶領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經驗,也是未來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遵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