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閩台鄉建鄉創合作:調研分析與策略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23-12-04 14:38:21


閩台鄉建鄉創是鄉村振興背景下擴大和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橋樑紐帶
  中評社╱題:“閩台鄉建鄉創合作:調研分析與策略選擇” 作者:鄧啟明(福州),閩江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海峽兩岸鄉建鄉創發展研究院特聘專家、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鄭小玲(福州),閩江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海峽兩岸鄉建鄉創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海峽兩岸鄉建鄉創發展研究院理事;許若妍(福州),閩江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2021級學生

  【摘要】為探索和完善新形勢下推進和深化海峽兩岸(閩台)鄉建鄉創融合發展的路徑,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和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本文以區域經濟學和農村社會學等學科相關理論為指導,基於文獻檢索、實地走訪與比較研究等方法,深入調研當前台灣團隊在福建開展“陪護式”鄉建鄉創項目相關政策規定、初步進展及其政策需求。首先簡要歸納、總結台胞台企拓展和深化鄉村建設及產業與文化振興等方面的主要做法、突出成果及其典型案例,重點分析、把握台胞台企參與主體單一、流動性較強、團隊力量相對弱小,以及宣傳動員普遍不足、政策措施落實不力、服務項目發展後勁與成效不強、社會融入與融合發展不易等方面困境及存在問題;在此基礎上,研究設計出多元化參與主體、完善保障體系、加強閩台標準與導則協商、加強項目設計與運營管理、增進副合發展的意識與能力等方面配套策略措施,激勵台胞台企積極投身閩台鄉建鄉創工作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動和深化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

  海峽兩岸(閩台)歷史淵源深厚,在地緣、血緣、文緣等方面有著密切聯繫。由於台灣地區人口中祖籍為福建的佔有優勢比重,因而他們對親人同胞的思念、回歸故土的渴望及兩岸統一的期盼等鄉愁,呼喚著台灣青年跨過台灣海峽、回到祖國大陸的懷抱,積極投身閩台鄉建鄉創項目服務和鄉村振興偉大事業、潛心築夢福建鄉村,合力書寫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的新篇章。為此,“閩台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課題組近期組織相關專業師生進行了較具體、深入的實地調查分析,這裡我們將首先重點從歷史淵源、政策支持、項目進展以及服務模式等方面進行較簡要分析,較深入研究、把握台胞台企參與福建鄉建鄉創項目面臨的問題和實現路徑,更好地拓展和完善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模式與渠道。

  一、鄉村已成為海峽兩岸(閩台)融合發展的熱土

  (一)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支持福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我們要“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2022年8月發佈的白皮書《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指出:要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祖國統一,要“努力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認為當前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率先在福建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2023年6月“第十五屆海峽論壇”正式宣佈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了《關於支持福建省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上策略措施必將進一步推動海峽兩岸(閩台)交流合作向更寬廣領域、更深層次拓展,持續增進台胞台企在大陸的獲得感、幸福感和認同感。

  (二)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及“閩台鄉建鄉創”的提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又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行了深刻論述和全面部署,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強調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還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2022年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又強調指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

  如今“鄉村振興”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是新時期黨和國家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重要方略,也是福建、廣東等省區探索和推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與切入點之一。正是在此背景下,一大批台灣青年先後來到福建及其他省區學習、就業和發展創業,開啟了海峽兩岸(閩台)融合發展的新篇章;特別是祖國大陸全面脫貧奔小康後,國家對鄉村建設等方面工作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廣大鄉村將成為海峽兩岸(閩台)融合發展共贏的新機遇和廣闊舞台,許多台灣青年主動“返鄉”發展創業加入到鄉村振興的宏偉事業中,“閩台鄉建鄉創”應運而生。而且大陸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巨大平台和內需潛力,正好為台灣團隊創造了新的機遇、拓展了新的空間:一批又一批台青和台胞台企台幹正乘著政策東風,以自己的青春和熱情全力發揮自身專業技能和專長,以台灣地區社區營造和鄉村再生等方面發展經驗和先進理念與成熟模式闖蕩出一片新天地。

  二、閩台鄉建鄉創融合發展主要做法及其進展掠影

  (一)主要做法

  通過專門訪談與實地調查分析,課題組認為“閩台鄉建鄉創”是近年福建省在鄉村振興領域積極借鑒台灣地區“社區營造”和“鄉村再生”等的做法與經驗,“先行先試”、首創的以鄉村建設和鄉村創業創新創造等為主題、兩岸青年聯合駐村並全程輔導服務的閩台鄉村融合發展創新舉措和新模式;旨在鼓勵、引導台灣建築師和文創團隊等(以下簡稱“台灣團隊”)深入福建鄉村,通過沉下心、扎下根,努力根據當地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產業培育與發展升級、文化創意和活化運營等方面多樣化需求,從規劃、設計和營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到創意、營銷和帶動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升級等,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合力促進兩岸鄉村融合發展和民族復興。為此,福建省先後出台《關於鼓勵台灣建築師來閩參與鄉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深化閩台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措施,積極探索閩台鄉建鄉創融合發展新路、助力福建鄉村振興。

  據介紹,在福建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大力支持指導下,福建省青年建築師協會成立於2016年6月、是由福建省內從事建築設計及相關行業的青年建築師及文創從業者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主要為台灣團隊提供政策諮詢、項目對接、協助辦理相關申報材料等服務,通過政策搭橋、機制對接和情感牽引等協力開啟閩台鄉建鄉創旅程。此間,他們逐步探索、總結出了閩台鄉建鄉創發展CID模式(C:connect連接,引進來;I:integrate融合,留下來;D:duplicate複製,走出去);在此模式下,兩岸青年及其服務團隊與廣大鄉村間的交融越發密切,較好營造了台灣團隊登陸的“第一家園”,打通了閩台鄉建鄉創合作的“最後一公里”。

  (二)初步進展

  據統計,2018年以來,福建省青年建築師協會先後吸納了3000多人參與兩岸聯合駐村計畫,纍計引進台灣團隊120多支、400名台灣鄉建鄉創人才,"陪護服務"全省近80%縣(市、區)共計350多個村莊;這些鄉建鄉創項目深挖地方特色產業、人文及景觀等資源,為村民而建、為村民而興,培育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鄉建鄉創發展模式,湧現出許多先進典型。特別是對於不同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環境與規模風格各異的鄉村,他們大都能因地制宜設計和打造出獨特的鄉村建設和全面振興道路與行動方案。如吳正隆教授及其設計團隊即先後為不同類型鄉村量身定制了實踐方案,並榮獲2021年福建省同類樣板評比第一名(福州市羅源縣起步鎮集鎮環境整治項目);究其原因與經驗,簡單地說就是要首先明確集鎮的受益群體及其主要需求與期待。正因為如此,通過多次走訪調研和問卷調查等,他們反復探討、最終決定以“五大整治”為基礎,對起步鎮環境整治方案進行初步構想與逐步完善,確定了“展示鄉村資源、彰顯地域特色、充滿人文關懷、實現城鄉共享”總目標。除了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還通過設置介紹牌來展示傳統民居的建築特色,並將黃厝活化改造為“國學講堂”,提升遊覽的趣味性、互動性;同時對主幹道進行綠化景觀提升及拆除舊屋空間改造和街角休閒空間改造等。

  又如:2019年曾芝穎團隊即與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23年閩台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縣閩清進行通力合作,近期又將雄江鎮多棟廢棄民房改造成橄欖湖民宿,通過互聯網推介吸引了眾多遊客;同時積極打造庫區移民文化館和吉祥物“雄將”,高水平留存庫區鄉愁記憶,促進鄉村旅遊業發展。樣板縣三明市三元區的小蕉村,則按照“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的鄉村建設理念,堅持規劃引領、科學佈局,致力於打造美麗鄉村人居環境;同時充分利用當地特色資源,打造特色鄉村振興示範線,特別是“活化”小蕉古窯址文化,推動村莊發展更加生機勃勃。先後獲得了“國家森林鄉村”、“省森林村莊”、“省鄉村振興試點村”、“省新農村社區樣板村”和“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示範村”等榮譽稱號,不斷吸引周邊甚至全國各地遊客的到來。

  值得一提的是,為不斷總結閩台鄉建鄉創合作經驗、挖掘典型故事、宣傳推介擴大效應,近日福州市文聯、海峽兩岸鄉建鄉創發展研究院與閩江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還聯合出版了《築夢山水間》一書;未來我們也將繼續扎根、服務、造福兩岸青年,進一步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