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青年東莞訪問團團長、中評社助理總編輯兼采訪主任林艶(中評社 陸文煜攝) |
中評社記者:《東莞方案》提出了“四個新”的目標定位,請問在實現這四個目標中,東莞將會從哪些關鍵重點來發力?
邵勇:今年,東莞明確了“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的城市特色,“四個新”的目標定位以及兩岸創新合作也是基於東莞這個特色和城市定位延伸出來的。
一是全力打造兩岸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東莞在深化兩岸科技創新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基礎性工作,取得一些積極成果。比如成功獲國家批覆的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在大朗建設了中國首台、世界第四台脈衝型散列中子源,科技力量正在不斷進入東莞。依托這些科技設施,我們的鬆山湖材料實驗室不斷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台灣歷來在很多產業領域具有較強創新意識,比如電子信息產業尤其是芯片產業,且電子信息產業尤其手機產業是東莞支柱性產業,因此,我們認為莞台在產業合作具備扎實基礎、前景樂觀,我們希望從產業創新角度為兩地合作注入新的元素、帶來新的商機,充分發揮兩地科技、產業的優勢,進一步兩地深化產業鏈供應鏈的合作共贏。
同時,我們也將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優勢,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引導支持台資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發展,共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二是全力打造兩岸科技創新合作的新高地。2020年7月27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覆同意東莞鬆山湖科學城與深圳光明科學城共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東莞建成了中國首台、世界第四台脈衝型散列中子源,科技力量正在不斷進入東莞。依托這些科技設施,我們的鬆山湖材料實驗室也不斷取得新的成果。這既是科技源頭創新,也是科技成果轉化體系過程。我們也希望引入台灣地區創新資源力量開展務實合作,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各項建設工作,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重大科研平台,推進創新要素培育、科研技術攻關、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
三是全力打造兩岸社會人文交流的新樞紐。不管是產業、科技,都離不開人的交流。我們希望以《東莞方案》為紐帶橋梁,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攜手台胞台企共建兩岸交流合作平台,實施更多人文融合項目,打造更多青少年交流品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城市環境,為台胞在東莞創新創業和就業就讀等提供更優質生活圈、更便利的配套條件。
四是全力打造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探索推進粵台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化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創新發展試驗平台,將有利於促進台胞台企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多分享大灣區大發展大機遇。這方面工作是創新性工作,很有必要,也很有價值。我們希望通過爭取一批試點落地,加快探索推進與港澳、台灣規則對接和機制對接,積極妥善解決一些機制不聯通、規則不銜接的問題,攜手共建設互認互信的合作平台,打造趨同港澳的國際化營商環境,打造國際一流的灣區城市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