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艾森豪威爾”號航母(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環球時報報導,美國中央司令部13日發布消息稱,當天凌晨,美軍對也門胡塞武裝的雷達站進行打擊,這是針對1月12日空襲行動中的特定軍事目標展開的後續行動。自從1月12日以來,美英在其他幾國的支持下,對胡塞武裝的無人機和導彈儲存與發射場等實施了空襲。中國軍事專家對美英的這一輪空襲行動進行了復盤,認為從空襲發起時間、使用裝備、目標選擇來看,這是非常典型的外科手術式打擊,這種打擊甚至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化”。此次空襲,既體現出美英空中力量優勢,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凌晨發起、巡航導彈打頭陣
美英自12日以來對胡塞武裝的打擊體現出夜間發起、巡航導彈打頭陣,然後由戰機擴大戰果的特點,這幾乎是近年來西方發起外科手術式空襲的標準模式。1月12日美英對胡塞武裝的打擊在薩那時間2時30分發起,1月13日的空襲則發生在也門薩那時間凌晨3時45分。中國軍事專家張學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之所以選擇在夜間發起空襲,首先是因為夜間特別是凌晨往往是對方比較鬆懈、困乏的時間,這時發起打擊,容易達成打擊的突然性,讓對方措手不及。其次,可以利用夜幕掩護,充分發揮美英等國夜視、夜戰裝備和能力的優勢。第三,空襲過程中一旦有戰機被擊落,飛行員也可以借助夜幕掩護更容易地隱藏,美英也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空中力量的優勢進行搜救。如果在白天空襲,戰機一旦被擊落,跳傘飛行員容易被發現、抓捕。此外,夜間發起打擊,也可以減少對平民的傷害,降低附帶損傷,減少外界輿論壓力。
但夜間發起打擊對裝備技術水平和人員技戰術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比如使用巡航導彈進行夜間打擊,要比晝間攻擊難度稍大。因為巡航導彈末端通常採用景象匹配制導,要對目標區進行“拍照”,然後和彈載計算機存儲的目標數字圖像進行對比。如果使用CCD傳感器,需要進行閃光照明,拍照條件不如晝間,或者使用紅外成像傳感器,其技術水平要求更高。夜間空襲,也對戰機的夜視設備、飛行員的夜間飛行訓練水平提出很高要求。
根據五角大樓12日發布會的消息,美海軍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3艘“伯克”級驅逐艦以及一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發射了“戰斧”巡航導彈。張學峰認為,12日美軍對胡塞武裝空襲中,採用“戰斧”巡航導彈“打頭陣”的攻擊方式。其目標首先是胡塞武裝的對空雷達、防空陣地,在此基礎上增加一些適合打擊的目標,如倉庫、發射場等。之所以用巡航導彈執行這樣的任務,是因為在空襲初期,胡塞武裝仍具備一定對空探測和防空能力,先使用戰鬥機進行打擊會存在一定風險,讓巡航導彈執行這類高風險任務,可以避免人員傷亡。另外,使用巡航導彈攻擊,組織起來相對簡單,可以上演“千里走單騎”,無須像戰鬥機那樣,調動大量保障機種。所以小規模的外科手術式打擊,也可以採取單獨發射巡航導彈的方式。在13日對胡塞武裝的打擊中,美國就僅使用了“戰斧”巡航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