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歸來,他喊上了在世界各地留學的小夥伴們。
在為期10天的駐村中,參與者分為了建築、藝術、音樂與舞蹈、經濟學等幾個不同的項目組。每位參與者都發揮自己在不同學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帶著自己認識與看法,通過鄉村調研與實踐,在不同領域為葛家村帶來了一些落到實處的作品與一些新的鄉村構想。
如今,通過發展藝術相關產業,葛家村也從曾經的“三無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藝術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此前的12萬元增加到35萬元,旅遊收入超過500萬元。2023年該鎮的稅收總額達到了創紀錄的1.3億元,但這裡的農村振興之路仍然充滿了挑戰和坎坷。
大佳何鎮黨委書記陳威告訴記者:“人口老齡化和年輕勞動力短缺阻礙了城鎮的整體發展。個人手工業的規模也很難擴大。”如何讓年輕人願意回到家鄉已經成了他們要解決的難點之一。
儘管這群留學生在村裡只呆了短短十天,但陳書記卻欣喜地看到了他們為村裡帶來的改變:“他們的到來為鄉村又注入了新的活力。這個項目留給村民的不僅僅是一個裝置,一個商業計劃……而是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海外留學生回到中國農村的景願。”
從大型藝術裝置到農村美食企劃、音樂舞蹈課程設計……
"海歸”孩子獨特的鄉村共建
其實,對於陳書記提到的困難,丁含聰也深有感觸:“雖然我從小在北京長大,之後又在日本、美國實習留學,我的根永遠是來自中國鄉村,能想起最溫馨的畫面就是小時候外婆帶著我在農村裡度過的每一個暑假。因此,當村裡仙絨阿姨跟我說,她的孩子長大以後都不願回村裡來生活時,我就會忍不住想起同樣住在農村的外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