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3歲的葉仙絨曾略帶遺憾地告訴丁含聰,她非常喜歡家鄉葛家村,可孩子們都不願意回來住,而自己又在村裡住慣了,也不願搬去城市,於是一年到頭可能只能見上孩子兩三面。將孩子重新吸引回村裡,成了葉阿姨的一個心願。
丁含聰將葉阿姨的話放在了心上,他希望自己能設計出一些實用的藝術裝置,吸引年輕人回到村裡。“我們想創造一件可以留住年輕人才的藝術作品。這應該是葛家村精神的象徵,每個居民都可以用得上,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葛家村盛產竹子,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丁含聰與小夥伴們決定創作一個不一樣的藝術裝置:用竹子、鋼架和燈光照亮天空,代表著當地人的毅力;通過切割、繪畫和連接竹片,同時以桂花樹的形狀呈現了葛家村的家譜網絡,以竹結構和鋼架體現了村民的開拓精神。裝置還能為遊客和居民提供休閑空間。
晚上亮起燈後,這裡就像葛家村跳動的心臟。
葉阿姨望著新落成的大型藝術裝置充滿期待:“我希望孫子們會喜歡,孩子們會喜歡,外面的人也會喜歡。這樣,我的孩子們看到它,就能想起葛家村,外面人看到之後覺得有意思,也會願意來。年輕人回來了,家就能回來。”
除了丁含聰參與的裝置組為葛家村搭建的藝術裝置之外,還有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與數據科學專業研究生華嘉年參與的經濟組,他們在駐村10天的過程中調研了青團與桂花糕兩個葛家村特色美食,提出了相應的商業建議,製作了企劃書;由中央音樂學院、哥倫比亞大學、伯克利音樂學院等高校學生組成的音樂與舞蹈組為當地大佳何鎮中心小學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不同於常規的音樂與舞蹈課程……
“作為一名年輕設計師,我一直在思考我們應該對農村振興採取什麼態度,現在我得到了答案。我們希望成為農村發展的共同建設者,並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加這一事業。”經歷了一天辛苦工作之後,望著逐漸被暮色籠罩的村莊,華嘉禾和她同伴們的眼神卻越來越明亮。
其實不止浙江,越來越多的海歸人才都選擇投身於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