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創作非傳統結局,是理性的聲音在反抗;樂於接受“非團圓式”結局,是我們學會坦然與和解的開始。學會接受“非團圓式”大結局,我們會在浪漫的藝術中,意識到生活並不總是如人們所願的;我們能夠在超越傳統審美觀念的束縛中,以更開放的心態來面對藝術作品。在此層面上,人們追求的不再單是故事劇情的圓滿和某個人物的幸福結局,而是注重作品所傳遞的內涵與深度。當觀眾的期待由“只要圓滿就好”變成“這樣安排才合理”,在思維與審美上就取得了真正的進步。
很多時候,不圓滿才是真正的圓滿。它提醒我們要接納生活中的不完美和缺憾,以更加成熟和智慧的態度面對人生。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強行圓滿的結局,反而可能留下過於理想化的質疑;同樣,看似不完美、不圓滿的結局,也許正是它們的缺憾美收穫了真正的認可。學會接受“非團圓式”大結局,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不完美,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