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具風險的是,這種結構性不平等的“遺產”也延續到了全球治理議題,進一步固化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榨取。以全球治理推進最快、最有效的氣候議題為例,明明以工業化實現發展的西方國家才是溫室氣體排放、全球變暖、氣候危機和環境退化的始作俑者,應為此承擔最大責任,而占全球人口80%的發展中國家對目前迅速升級的氣候和環境危機的責任最小,但受其不利影響最大。西方國家理應做出補償,但卻遲遲不落實承諾。
西方對“賠償”訴求避之不及
奴隸索賠根植於民族解放與聯合反抗。早在二戰結束後的非洲民族解放運動中,尋求“賠償正義”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58年,加納總理恩克魯瑪牽頭召開了第一屆“全非人民大會”,號召所有非洲人通過解放鬥爭實現非殖民化。此場會議的決定後來被非洲統一組織於1963年通過。非洲統一組織成立瞭解放委員會,以自籌資金進行戰略協調,並將每年的5月25日定為“非洲解放日”以動員所有非洲人。1993年,在南非結束種族隔離前夕,非洲大陸召開了泛非會議通過《阿布賈公告》,實際上開啟了圍繞對奴隸制和殖民主義等歷史不公正行為進行正式賠償的現代討論。2001年,《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承認綁架、販運和奴役非洲人的行為構成所謂的“奴隸貿易”,屬於危害人類罪。2022年,在加納首都阿克拉舉行了首屆全球賠償和種族愈合會議。在統一非洲大陸索賠訴求的基礎上,非洲聯盟積極與拉美國家就賠償問題確定共同立場,並制定未來在賠償司法方面合作的路線圖,努力在聯合國框架下塑造“全球南方”的集體訴求。
然而,西方國家普遍對這些賠償避之不及。儘管英國外交部派出相關人員參加了此次“全球賠償峰會”,但表示與會只是標準的外交接觸,不代表承認賠償這一概念,英國首相蘇納克甚至公開拒絕道歉,新任外交大臣卡梅倫也認同他的做法,儘管卡梅倫在2015年擔任首相期間訪問了牙買加,承認奴隸制的“一切形式都是令人憎惡的”。英國查爾斯國王2023年訪問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時,承認英國在肯尼亞獨立鬥爭中“針對肯尼亞人實施了令人憎惡且不合理的暴力行為”,然而他也沒有作出正式道歉。
2022年,荷蘭國王首次就荷蘭參與奴隸貿易的歷史進行了正式道歉,並請求寬恕。作為廢除奴隸制最晚的國家,荷蘭直到1863年才徹底地廢除了奴隸制,荷蘭王室在殖民時代瘋狂斂財,據估算數額高達今天的10億歐元,但荷蘭僅僅宣布計劃設立一個教育基金,讓更多人認識到奴隸制的殘忍,而非用於賠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