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0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日本央行19日決定結束負利率政策,將政策利率從負0.1%提高到0至0.1%範圍內,同時決定結束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並停止購買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和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央行17年來首次加息,標誌著日本維持了約11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開始走向正常化。日本央行為何選擇此時結束負利率政策?日本距離穩定實現2%的通脹目標還有多遠?政策調整可能對日本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日本央行為何調整政策
為實現通脹目標,日本央行於2013年推出超寬鬆貨幣政策。2016年2月,日本央行開始實行負利率政策,並於同年9月開始實行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即日本央行通過大量購買債券,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控制在目標範圍。
由於長期執行超寬鬆貨幣政策弊端凸顯,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去年4月就任以來,一直尋求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由於美聯儲今年內存在降息可能,“一升一降”叠加將對日本經濟產生較大衝擊,因此日本央行急需調整政策。
此前,日本央行一直將穩定、可持續地達成2%的通脹率作為政策目標,此次決定結束負利率政策,也是基於通脹目標“有望達成”這一判斷。目前日本物價持續上漲,1月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連續29個月同比上升,連續22個月達到或超過2%。
不過,植田和男坦言,目前距離實現央行設定的通脹目標仍有距離,結束負利率政策後,日本不會馬上進入持續加息階段。
走出通縮還有多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