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兩岸雙贏
──習近平涉台重要講話學習體會
http://www.CRNTT.com   2024-05-09 00:13:42


 
  3.“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之“情”

  在4月10日的會面中,習總書記說:“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海峽的距離,阻隔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12〕把台灣民眾看作“家人”、“同胞”,正是源於兩岸中國人共享的中華文化裏最深厚、最樸素的“仁孝”觀念和民族情感。

  “有情有義”是中華民族崇尚的處事之道。兩岸之間有再多的問題、再大的困難,在一句“我們中國人”、“我們一家人”面前,都可以暫時放下乃至煙消雲散。馬英九此番引用魯迅名句“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明台灣同胞同樣深諳和認同這種中華文化密碼。“情義”之下的兩岸中國人完全能夠以“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智慧化解複雜困難的分歧與矛盾。

  2023年8月在美國政界一片“疑賴”聲中,賴清德接受美國《彭博新聞週刊》專訪時一再表示:如若當選,“未來任內的責任是維持台海現狀”,台灣“沒有所謂的獨立路徑”。賴清德此番言論並非僅僅為了淡化自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標籤以獲得選舉支持,更加深刻的原因在於,“台獨”絕無可能,與其挑起“法理情”的對抗,不如展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情懷,用“情理法”來面對兩岸關係現實問題,追求兩岸雙贏的願景。

  三、兩岸共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來把握兩岸關係大局。”〔13〕對於民進黨來說,“台獨”思潮產生於台灣特定的歷史時期,同樣存在著與時俱進的問題。1996年夏,民進黨青年世代共同發表的“民進黨新世代宣言”坦承:“台灣獨立不是什麼使命,而是務實的政治主張”“台灣獨立不是最優先的政治目標,而是為了實現社會發展理想的途徑”〔14〕。因此,民進黨成立不到十年,當時的民進黨青年世代就已體認到,“台獨”主張衹是尋求政治社會資源再分配的政治途徑、工具而已。陳水扁當政8年後發出的“台灣獨立,不可能就是不可能,不要自欺欺人”感歎,蔡英文當政8年後民進黨照樣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憲法”,政治現實已經表明“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對於即將在台執政的賴清德來說,“法理台獨”有可能嗎?是選擇“台獨”還是選擇政治和諧、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相信民進黨當局要回答好這個問題並不困難。

  1.維持兩岸和平穩定是台灣地區主流民意

  根據“世界價值觀調查”(WVS)對兩岸民眾二十餘年的追蹤結果顯示:無論是大陸社會還是台灣社會,目前仍以物質主義價值觀為主導。〔15〕這意味著滿足人們人身與經濟安全的需要,如維持社會秩序、保持經濟穩定或較快增長等,仍是兩岸民眾首要重視的未來發展目標。當前贊成維持現狀的台灣民眾比例高達61.1%(2023年)。〔16〕一旦台海發生戰爭,54.1%的台灣民眾不願意參戰,這一比例在20-29歲的年輕世代中更是接近70%(2023年)。〔17〕與之對應的是,滿足人們歸屬與自尊的需要,如美麗的城市與鄉村、人性化社會和“思想高於金錢”等後物質主義價值觀念,在兩岸青年群體里獲得越來越高的認可度。由此可見,兩岸雖在社會發展節奏上有所差異,但總體趨勢和目標卻是如此相近,那就是不要戰爭與動盪,期盼安居樂業、生活幸福。

  2.兩岸同胞是“45年東南無戰事”的最大受益者

  1979年以來,台海地區已經45年無戰事,兩岸中國人成為兩岸和平最大的受益者,兩岸雙方都在兩岸交流合作進程中獲得巨大的發展能量。習近平指出:“兩岸同胞從來都是一家人,應該常來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我們將採取更有力措施積極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交融,讓兩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促進心靈契合。我們熱誠邀請廣大台灣同胞多來大陸走一走,也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18〕。

  近年來兩岸關係處於時有緊張、總體冷和平的狀態。特別是疫情以來,台當局片面暫停或嚴苛限制兩岸民眾往來,導致兩岸民間交往常常面臨限流、甚至斷流的困境。與之相反的是,台灣民眾主張增加兩岸互動的呼聲卻空前高漲,達到74.4%。〔19〕這正是源於兩岸同胞在過往40年的集體互動經驗中,切身體會到交流能夠增進雙方瞭解、加深感情,減少不必要的誤判,帶來互惠與共贏,與普通人“不要戰爭與動盪,期盼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的美好向往始終契合。

  而兩岸的交流模式也正經歷著從單純增進瞭解的初級階段,邁向融合發展的階段。台灣同胞在大陸得到平等對待,擁有與大陸同胞一樣的機會、權益、利益和保障,讓雙方能夠體面、安全、方便、低成本地生活在一起,融入“共同的生活”,形成“共同的視野”,逐漸形成“彼此欣賞、彼此珍惜、彼此包容、彼此肯定”的共同價值,這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程中取得的顯著成效。

  3.兩岸同胞共同見證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我們注意到,習近平特別向台灣青年朋友們介紹:“經過百年奮鬥,我們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不僅實現了孫中山先生當年描繪的藍圖,而且創造了許多遠遠超出孫中山先生設想的成就。”〔20〕這一論斷和我們在兩岸交流中一再聽到的台灣友人的感歎是一致的,我們深信,未來衹有台灣更好、大陸更好,才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美好未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從貧窮落後的經濟弱國躍居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與之相隨的是,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這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為了擺脫自身貧困、邁向富強,披荊斬棘而來的一條全新道路。背後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根本”不變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之、調試之,並持續地發展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以此回應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馬英九此行率團參訪了專長無人機的大疆公司、互聯網頭部企業騰訊、深耕電動汽車的比亞迪、光伏發電的隆基綠能、數字農業的代表——楊凌智慧農業示範園,以及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雙奧”場館的標誌性建築“冰絲帶”與“鳥巢”等。這些年台灣社會對大陸的瞭解十分片面,甚至是妖魔化的,而此趟隨行的台灣青年,正可以透過自己的眼睛、耳朵和雙手,從這些大陸民眾生活的片段中,去感知中國大陸各方面的發展,看到中國道路的“大陸方案”是一種已經被證實的、可取的、能夠帶領人民奔赴美好生活的正確選擇。

  更重要的是,祖國大陸是完全向台灣同胞敞開懷抱的,“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21〕,逐步使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享有公民待遇的無差別化,希望讓更多的台胞能夠在大陸追夢、築夢、圓夢,共享這些社會發展成果和國家榮耀。

  4.兩岸青年要在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互學互鑒

  我們深切體認到習近平提出的“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兩岸青年要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續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22〕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曾經斷言:“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在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進程中,兩岸青年終將接過“復興中華”的接力棒。

  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礎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未來可期。希望民進黨當局回到為人民謀福祉的正道,與大陸方面合作,將更多機會留給台灣年輕一代,為兩岸青年交流交往提供更加良好的環境和便利的條件。為此,我們提出如下三點建議:第一,持續吸引台灣青年登陸發展、走走看看,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新的橋樑和紐帶。第二,引導台灣青年既認同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又認同大陸特色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文化創新發展的開拓者。第三,支持兩岸青年在兩岸交流中互學互鑒,攜手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2ZDA125)

  註釋:

  〔1〕〔6〕〔7〕〔12〕〔13〕〔18〕〔20〕〔22〕習近平總書記會見馬英九一行的重要講話: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4/content_6944443.htm。

  〔2〕Anthony D. Smith: National Identity,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1, p.14.

  〔3〕叢日雲、馬濤:《邁向後民族主義的西方—後現代主義價值革命視角的考察》,《探索與爭鳴》2023年第10期。

  〔4〕黃興濤:《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383頁。

  〔5〕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https://www.gov.cn/xinwen/2021-08/28/content_5633940.htm?eqid=e531ce5c00041066000000026477f559。

  〔8〕“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https://flk.npc.gov.cn/xf/html/xf2.htm。

  〔9〕《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講話:https://www.gov.cn/xinwen/2019-01/02/content_5354223.htm。

  〔10〕《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全稱《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台灣,陸委會網站:https://www.mac.gov.tw/cn/News_Content.aspx?n=CB8634BC32C9D091&sms=00448BCAAC624955&s=547B4FD948FED617。

  〔11〕劉國深:《兩岸政治僵局的概念性解析》,《台灣研究集刊》,1999年第1期,第3頁。

  〔14〕劉國深:《民進黨意識形態研究》,九州出版社,2005年,第21-22頁。

  〔15〕2019年第七波“世界價值觀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的物質主義價值觀水準約為70%,台灣地區約為60%。“世界價值觀調查”網站:https://www.worldvaluessurvey.org/WVSOnline.jsp。

  〔16〕資料來源:《台灣民眾統獨立場分佈》,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5&id=6962。最後存取時間:2024年4月18日。

  〔17〕〔19〕資料來源:《2023兩岸和平調查》,《遠見》,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6795。

  〔21〕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相關涉台論述: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5月號,總第317期,P15-20)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