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河南郟縣:豫見東坡,歸去來兮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9:06:44


 
  經過考古工作人員的科學發掘,1972年,兩方墓志銘、一枚銅印出土,墓主人身份也得以確認——這是蘇軾之侄、蘇轍次子蘇適(字仲南)及夫人黃氏的合葬墓。

  “蘇仲南墓志銘上清晰寫著:宣和五年十月晦日,合葬於汝州郟城上瑞里先塋之東南巽隅。”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理事、平頂山學院客座教授劉繼增說,蘇仲南墓的發現證實了蘇軾、蘇轍葬郟的史實,學術界曾經的真偽爭論,自此一錘定音。

  可是,生於四川眉州、逝於江蘇常州的蘇軾,為何會埋葬在這個看似與他毫無關聯的中原小城?

  細細梳理蘇軾離世前後的詩文信箋,答案就藏在那些歷史碎片間。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五月,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信中突然提及,“葬地,弟請一面果決……千萬莫循俗也”。一個多月後,蘇軾在江蘇常州染病不起,溘然長逝。

  隨後,蘇轍在《東坡先生墓志銘》《祭亡兄端明文》中分別寫道:“公始病,以書屬轍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銘。’”“喪來自東,病不克迎。蔔葬嵩陽,既有治命。”

  “‘嵩陽’即嵩山以南,‘治命’是人臨終前神智清醒時的遺囑。”劉繼增說,由此看來,蘇軾臨終前,已決定將自己葬在中原。

  或許是“地雖郟鄏,山曰峨眉”,千裡之外的故園實難抵達,山水形勝相似的小峨眉山,便成慰藉。

  或許是彼時蘇轍正居於潁昌,將兄長的墳塋安置在距離較近的郟縣,既遂兄長遺願,又可時時看望。

  又或許是為“表戀闕之微誠”。“宋代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出身中原以外的各地朝廷大員,死後可以在都城開封方圓五百裡以內選地安葬。”郟縣三蘇園景區講解員王靜怡說。

  總之,在蘇軾病逝次年的閏六月,他的靈柩終於抵達郟縣,與中原的青山融為一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