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與美國把全球戰略重心調整至亞太、對中國戰略疑慮持續加深、菲律賓與中國南海主權爭端不斷升溫等因素密切相關。如果回顧冷戰結束後美國的對外政策,可以清楚看到美國南海政策的轉變軌跡。
上世紀90年代初,美方對南海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對各方領土要求的合法性不持立場,強調用和平手段解決領土糾紛,同時關注南海的航行自由。
隨著奧巴馬政府2009年、2012年相繼提出“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南海政策發生了實質性轉變——從過往的“觀察者”變成“干預者”,開始借南海問題對中國進行牽制。
奧巴馬第二任期內,美方要求中國停止在南海填海造地,鼓動菲律賓將南海爭端提交國際仲裁,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與多邊化。同時積極向越南、菲律賓等國提供外交幫助和軍事支持,甚至直接派遣飛機和艦船進入南海爭議地區。
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後,美方針對中國的“航行自由行動”明顯增多:美海軍和空軍頻頻到南海地區挑釁,美方還拉攏西方盟友共同到南海宣示“航行自由”,在南海周邊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國際銳評》梳理發現,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美艦機侵犯中國南海主權的事件密集發生,其中一些節點耐人尋味。比如,2016年10月,美“迪凱特”號驅逐艦擅自進入中國西沙領海,正值菲律賓時任總統杜特爾特對中國訪問。當時,中菲關係全面恢復並且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
2023年,隨著菲律賓頻頻在南海挑釁滋事,美軍加大了在南海及周邊地區的軍事行動。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發布的報告,過去一年美航母打擊群和兩棲戒備群大型編隊8次進入南海,停留時間、訓練強度和針對性都顯著增強;至少有11艘攻擊核潛艇和2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先後出現在南海及周邊海域。
可見,華盛頓容不得南海風平浪靜,刻意在本地區製造緊張。正如專家所說,美國的“航行自由行動”與其標榜的維護國際航道安全和海上貿易繁榮毫不相關,而是推進美國全球戰略、維護美國安全利益的軍事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