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全國已建成5500多個專業化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實現產糧大縣糧食產後服務全覆蓋,及時為農民提供糧食烘幹和清理等服務,有效發揮助農節糧減損、提質增效的重要作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科技處處長姚磊說。從具體數據看,全國糧食產後服務中心2022年共服務農戶1700多萬戶,清理糧食1.6億噸,烘幹糧食4500多萬噸,幫助農民減少糧食損失1200多萬噸,相當於當年廣東一省糧食總產量。
農戶儲糧損失由10年前的8%降至2.9%
晾曬烘幹之後,糧食需要進倉入庫。各地建起的糧食產後服務中心給這一環節帶來了變化。
東北三省是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占全國1/5以上。在這里,有個特殊的名詞——“地趴糧”,即以前農民收了糧食,直接在自家院子里堆放,或在地頭找一塊地平整下充當臨時儲存場所。這種“地趴糧”通風不暢,遇到冷暖天氣交替,常常發黴、腐爛,鼠害也會造成糧食損耗。
“現在玉米收割脫粒後,直接運到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永信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侯剛說,過去把玉米棒子堆放在地上,隔幾天就要“倒堆翻垛”,費人工不說,損失還大。跟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合作後,運輸、儲存等環節至少減少糧食損失3%以上。
據四平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該市深入開展整治“地趴糧”、實施立體儲糧行動,大力推廣糧食產後服務中心代清理、代烘幹、代儲存等服務。截至目前,全市已到位立體儲糧物資鐵絲網1.66萬個,鋼結構立體儲糧裝具0.46萬套,聚乙烯網儲糧裝具78.4萬個,可實現安全儲糧185萬噸以上。梨樹縣、雙遼市開展產後“延期結算”業務的糧食收儲加工企業和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已拓展至20餘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