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G、5G鏈路上達到6G的傳輸能力,意義可謂深遠。它既體現出智能簡約的特點,也帶來顯著的增益改善。
“最集中的體現就是通信對資源的要求沒那麼高了,成本降下來,老百姓都能用得起了。”張平說,在算力方面,只需國產算力,在芯片制程方面,走出了一條另辟蹊徑的道路,不再受限於高制程,4G時代的28納米就能支撐6G發展。
當新的通信潮流到來時,運營商也看好這一方向。大家認為,6G外場試驗網的成功搭建,降低了6G研究門檻,形成貫通理論、技術、標準和應用的全產業鏈創新環境,促進跨領域創新合作。
如今,張平團隊從實用的物理模型上已經證明了語義信息論的諸多觀點,現在只需大規模採用,驗證其先進性,就能更快推動其成為6G國際標準,為全球通信事業發展做出中國貢獻。
張平說,“現代語義通信關鍵技術已經成為6G標準化組織關注的候選技術,目前國家已成立了針對語義通信國際標準化的任務組,由我們牽頭,運營商、設備商、終端廠商等國際國內30餘家單位積極參與,完成的技術提案已超過60項。”他希望,廣泛聯合學術界、產業界等各方力量,共同推進語義通信技術的國際標準化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