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帶旺美麗鄉村
1200多年前,唐代茶聖陸羽曾在顧渚山游歷。陸羽的著作《茶經》對紫笋茶有“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笋者上,芽者次”“芳香甘冽,冠於他境,可薦於上”的記載。
2022年,“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紫笋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據介紹,目前,長興縣有茶葉農戶約9000餘戶。長興縣積極號召僑企僑資開發相關項目,通過發展茶產業、茶文旅等,共同打響“長興紫笋茶”區域品牌。
這幾年,張文華以“紫笋茶姐姐”的主播身份,在長興茶文化交流中心開啟了公益助農直播間。交流中心除了直接帶貨,還教茶農炒茶、做茶、售茶,幫扶鄉村農副產品企業打開銷路。圍繞紫笋茶,交流中心還開展了公益專題講座、專業培訓班等,培養專業的審評和茶藝人才。參與的學員不僅有本地茶農,還有境外的愛茶人士。“紫笋茶雖然還是一款小眾茶,但我相信,小體量也能迸發出大能量。”張文華說。
幾年前的一個春天,德國茶商本家明與16名歐洲的合作夥伴一起在長興縣體驗了一次“茶山行”。他們那趟行程的重點是瞭解紫笋茶的悠久歷史與製作技藝,實地感受《茶經》裡所寫的長興鄉村。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本家明說,自己在德國教太極、賣茶葉,也翻譯一些與茶有關的中文文章和書籍。在長興茶文化交流中心,張文華向他們詳細介紹了紫笋茶相關內容。
“長興縣是海外茶客瞭解中國茶文化的重要一站。在這裡,我們對紫笋茶的歷史文化與製作技藝以及如何欣賞、品鑒紫笋茶有了更深的認識。我計劃定期組織類似的茶山行,把包括顧渚紫笋在內的中國茶故事講給更多朋友聽。”本家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