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不是“和平共處”,否則,1961年10月蘇共二十二大就毋須系統提出“和平共處、和平競爭、和平過渡”,主動爭取東西方緩和。
那麼,“冷戰”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是“和平共存”。漢語的“共處”與“共存”是有區別的。前者的“處”,是相互發生關係的意思。後者的“存”,是相互可以“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美蘇當年“冷戰”,不僅不相往來,而且,相互高度戒備。
2024年8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中方的新聞稿中有一段是關於沙利文所言──“我願重申,美方不尋求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體系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美方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無意將台灣作為遏制中國的工具。美方希望同中方繼續保持戰略性溝通,找到美中兩國和平共存、美中關係持續發展的辦法。”
白宮的新聞稿沒有中方上述報導。當然,美方不否認沙利文說過那些話。雙方報導上的這一差異,反映在美方看來,沙利文說過的這些話不重要。
確實,從拜登到布林肯和沙利文,關於美方不尋求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體系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美方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無意將台灣作為遏制中國的工具,美方希望同中方繼續保持戰略性溝通諸如此類的話,皆口是心非。比較有新意的是,沙利文這一回在北京說了美方希望“找到美中兩國和平共存、美中關係持續發展的辦法”。
其實,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再強調的中國處理中美關係的原則“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就是中美兩國和平共處、兩國關係持續發展之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完全可以引領中美關係持續發展。問題的症結在於,美方視中國為其維持全球霸權的最主要對手,必欲打垮中國,破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中方的簡報把英語的“coexist in peace”譯成漢語的“和平共存”而不是“和平共處”,是準確地把握了沙利文陳述的美方觀點。
美國自2018年上半年至今對中國逾6年打壓圍堵遏制,使其明白,中國太大,不可能被打垮,中國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聯繫太密切,不可能被孤立,這才產生與中國“和平共存”的念想。拜登政府反復念叨美國不欲同中國打“新冷戰”,但是,聲稱欲同中國“和平共存”而拒絕“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便暴露美中已處“新冷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