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5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從鄉村小子,到傳承非遺文化的一分子。冒卓祺的作品多次走出香港到世界各地展覽,又吸引過不少外國人來向他學習中國文化,冒卓祺認為,能夠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對外接觸的其中一條橋梁,是一件很有使命感而又值得自豪的事。
2003年,冒卓祺的作品首次衝出香港,親手做的紙扎花燈在日本展出。“當時在東京地鐵站,一個叫‘香港周間’的香港宣傳活動,在人來人往的東京地鐵立下一個展區,到我介紹的時候還有點緊張。”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日本人對中國文化竟然非常有興趣,而且還很認真地考究起來。當時冒卓祺的花燈上寫有對聯,“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他在台上講解紮作文化時,台下的日本人聽得認真,更要求翻譯員將花燈上的中文翻譯一遍。
“洋武痴”專程來港學舞獅
更有外國人慕名而來,要跟他學習中國文化。今年1月,來自比利時的洋人“武痴”江漢利(Ronald Galland),來到香港找冒卓祺學習舞獅、舞麒麟。江漢利形容中國功夫很有魅力,期望將在香港學到的技藝帶回比利時,在當地社區分享,甚至在全球發揚光大,以推廣香港的非遺和功夫文化。
為了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冒卓祺亦經常出入社區及校園舉辦課程,推廣紮作文化。每逢中秋節,他都會到中小學舉辦紮作燈籠的課程,希望讓小朋友瞭解紮作的手藝,親身感受紮作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