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迎來變局
業內人士認為,眼下,資管行業充滿挑戰與變革,資管行業在低利率環境下的發展呈現出新趨勢。
李佩珈表示,一是銀行理財規模有所修復。在經歷2022年的“破淨”煩惱之後,2023年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和市場份額均有所下滑,但今年以來,這一狀況有所改變。《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4年上)》顯示,全國共有239家銀行機構和31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8.52萬億元,同比增加12.55%,較年初增加6.43%。隨著更多銀行加入存款利率下調大軍,預計下半年理財規模將繼續增長。這主要與存款利率下降背景下,銀行理財投資相對更具有性價比有關。二是公募基金逆市增長,繼續取代銀行理財成為資管行業頭把交椅。近年來權益市場較為低迷,公募基金資管規模卻屢屢實現逆勢增長,在2023年超過銀行理財規模成為行業龍頭。今年,這一趨勢延續。6月末,公募基金資管規模達到31萬億元,無論是增速還是絕對規模繼續超過銀行理財產品。
從投資者角度看,面對紛繁複雜的理財產品,科學的資產配置是核心。在確認理財機構合法合規的前提下,要瞭解不同理財產品的特性、風險和投資期限等。理財魔方創始人兼CEO袁雨來認為,資產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市場動態和個人資金需求進行適時調整。如果投資者預計在兩三年內需要使用資金,那麼應選擇更靈活的資產配置策略,以應對可能的市場波動。同時,應做好風險評估與控制,確保資產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此基礎上再考慮適度的投資。此外,應進行多元化配置以分散風險,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目前,市場上關於基金業績表現等相關數據的展示渠道很多,但很少將風險和收益放在一起進行綜合展示。袁雨來表示,在產品篩選方面,理財機構應持續擴大平台資產品類及數量,保證足夠豐富的資產供應;通過客觀展示歷史風險收益表現,幫助投資者選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優質理財產品。
劉思佳建議,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理財偏好與配置需求,結合市場趨勢,對存款類產品和各類型資管產品進行組合配置,在分散風險的同時提升組合收益彈性,充分理解理財和存款的區別,理性應對存款類產品利率下滑。
展望後市,國內有效需求提升仍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核心關注點,後期央行貨幣政策大概率維持寬鬆基調,存款利率仍存在下行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