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與展望
歐盟經濟長期低迷的態勢將很難扭轉,其主要成員國的增長放緩仍將是主要拖累,“三巨頭”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經濟均步入零增長時代。世界銀行統計,1991年至2023年德國、法國、意大利的經濟總量占全球的比重從18.4%降至9.2%。一方面,歐盟經濟增長乏力,產業升級受挫,缺乏寬鬆和開放的數字經濟政策,而且受制於歐盟的決策體系和成員國巨大差異,統一推進歐盟綠色和數字轉型的阻力較大,另一方面是歐盟的經貿政策轉向,愈發嚴重的“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不斷侵蝕歐盟的增長基礎,加劇了歐盟經濟復甦的脆弱性,即便通過降息短期內能夠緩解緊縮壓力,但財政赤字的約束和產業政策的不利將製造新的不確定性。
短期來看,歐盟經濟所面臨的通脹壓力減輕,降息將有助於改善投資和消費信心不足問題,但單純依靠貨幣政策調整的效果有限,無法“對症下藥”。如何平衡好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控制支出與成員國高赤字的關係將影響歐盟經濟增長前景。
中長期來看,歐盟經濟不僅要克服外部環境變化和防範地緣政治風險,而且迫切需要尋求新一輪的改革,但愈演愈烈的保護主義將抬高歐盟貿易和投資的風險溢價。倘若歐盟執意通過升級“貿易戰”和實施更加嚴厲的投資審查、出口管制等措施,一方面將導致多邊主義秩序危機加深,惡化歐盟的外部增長環境,另一方面將損害歐盟的“戰略自主”和多數成員國的共同利益,貽誤發展良機。
歐盟面臨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氣候危機和地緣政治風險,亟待改革。如“德拉吉報告”所指,如果不推行這些改革,歐盟就可能在無力承擔落後後果的時候落後更多。於中歐經貿關係而言,雙方在氣候變化、綠色轉型和地緣政治方面擁有廣闊的合作潛力空間和歷史機遇。歐盟要真正實現“戰略自主”,仍然需要發展好、維護好雙方關係,妥善處理好經濟安全和市場開放、公平貿易的關係,避免泛化“經濟安全”,通過“徹底的變革”和開放合作來提升歐盟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