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巡促治,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青山村累計實施廁改520戶,廁改任務已全部完成……”近日,株洲市委巡察機構通過青山村監督服務微信群,將該村相關問題整改情況在群內公示,接受400多名村民的驗收。
公示巡察整改情況,與群眾共同驗收整改結果,是株洲巡察整改評估的重要方式,也是檢驗基層治理成效的重要舉措。株洲市委巡察機構建立《巡察發現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點到點”公開機制》,在匯總各縣(市、區)巡察問題整改情況後,市委巡察辦將其在相應村(社區)的監督服務微信群內公示,由群眾在線上開展監督,評判整改效果。
線上監督、線下評估一體推進。按照巡察整改評估辦法,評估組將實地走訪、查閱資料後瞭解的情況,按照問題整改成效、制度完善情況和群眾滿意度等15項評估指標,進行打分與等次評定,形成評估報告。對於評估等次為“差”或整改期限內效果不明顯的,開展巡察“回頭看”,確保巡察整改效果和基層治理成效持續提升。
在評估驗收青山村產業發展弱、集體經濟差問題的整改成效時,巡察機構把產業可持續性、效果可感知度、群眾認可度等作為重要標準和依據,並根據農產品從種植到產出的實際周期,對農業項目整改情況進行多輪評估。
“去年瓜蔞基地每畝產值達6000元,其中村集體占股24%,僅此一項就為村裡帶來8萬多元分紅。”9月份,正值青山村瓜蔞基地采收時節,株洲市委巡察整改“回頭看”對該村引進的農業項目進行“二次評估”,村合作社負責人向評估組工作人員講述收穫。
青山村之前由於耕地拋荒嚴重、青壯勞力外出務工,發展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樂建軍說,村裡山多田少,山上適合種植什麼大家毫無頭緒,根據市委巡察建議並經村民集體討論後,村裡決定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明確產業可持續、綠色無污染、勞力要求低、村民有錢賺的標準,在實地考察後建成7個有固定銷售渠道的農業產業基地,有效壯大了集體經濟,還帶動周邊3個鄉鎮群眾共同致富。
對青山村問題整改情況的評估驗收,也為其他同類情況的評估驗收提供了思路。“農業項目整改評估不能只看‘當時地裡有沒有’,還要看‘產業持續長不長’。”株洲市委巡察機構負責同志說,巡察整改評估機制立足檢驗實效,把群眾收入是否增加、集體項目幹沒幹好作為重要依據,與村民一起驗收,避免了弄虛作假應付巡察整改的情況。
堅持以點帶面,通過以一地之改促進一域之治。在對青山村29個問題整改情況全部驗收通過後,株洲市委巡察機構積極推廣相關經驗做法,督導醴陵對全市271個村(社區)“過篩子”,採取實地調研、座談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村(社區)經濟發展、班子建設等情況,逐村分析研判,形成調研台賬,為後續整改、治理提供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