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據大公報報導,茶餐廳前身是冰室,早年香港衹有西餐廳提供西式食物,收費昂貴,於是部分食肆開始提供廉價西餐小食。最初,冰室提供廉價的仿西式食物例如咖啡、奶茶、紅豆冰、三文治、多士等,但不售賣飯菜;部分設有面包工場,生產菠蘿包、蛋撻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港人受西式飲食風俗影響,加上勞動人口大增,食客需求改變,冰室提供的食品種類逐漸增加,開始結合西餐館和餐室的模式,演變成為今天的茶餐廳,提供簡易的粵菜、歐美食品及香港本地食物,較大規模的茶餐廳會供應晚飯小菜。
大部分茶餐廳在顧客坐好後,會先給客人每人一杯茶水,以往叫“吉水”,相傳“吉水”源自老廣州的飯店“混吉”,後來傳至香港的茶餐廳或雲吞面店。當時這些小型食店會用沸水做成清湯,而午餐肉、香腸這一類食物也會滾一滾才給顧客進食,早年香港經濟差,物資匱乏,所以茶餐廳和粥面店會用這些有肉味的水招呼客人,當顧客一坐下,茶餐廳侍應即免費奉上一碗“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