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材如何能更輕更柔更韌?一種新材料進入莊剛鬆的視野——石墨烯,厚度僅為一根頭髮絲的二十萬分之一,強度是鋼的百倍,價格一度高達黃金的幾十倍,但長期未能在鞋材生產領域規模化應用。
技術瓶頸咋突破?2022年3月,星達鞋服材料有限公司與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建聯合實驗室,2年內測試樣品170多個,石墨烯改性復合材料成本從每平方米2000餘元降至100餘元,碳板加工時間由8小時縮短至17分鐘。
模具頻繁開合,機聲隆隆作響。隨莊剛鬆走近高溫熱壓塑形生產線,原本平整的石墨烯鞋底片材,頃刻間立體起來,完美貼合腳掌自然曲線,彎曲力、彎曲強度分別較普通鞋材提升約1.5倍和1倍。
一雙運動鞋變身高科技產品,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近5年,晉江市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連年增長超過20%,逾250家企業聯合高校院所設立研發機構,這得益於科技體制改革。拿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來說,2016年即由晉江市注資設立,受制於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產業化應用一度遲滯,技術成果“藏在深閨人未識”。
從“書架”到“貨架”,渠道如何暢通?2021年底,科學技術進步法時隔14年再次修訂,首次提出“國家鼓勵企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和其他組織建立優勢互補、分工明確、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按照市場機制聯合組建研究開發平台”。次年,晉江市引入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設立晉江分院,以企業化模式運營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2年內實現技術轉讓收入1045萬元。
“喚醒‘沉睡’的科技成果,有賴於體制機制煥發活力。”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羅圭納自稱新晉江人,她在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工作多年,也曾參與過地方合作項目,過去往往是民辦非企業組織形式,科技成果轉化門檻不低、周期不短、限制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