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讀懂預期壽命提高背後的期待
http://www.CRNTT.com   2025-01-21 16:05:09


  中評社北京1月21日電/據人民網報導,老有所為,不僅是社會的期待,也是老年人發自內心的精神需要。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還要進一步暢通老有所為的渠道,幫助老年人更充分地參與社會發展  

  古代詩人可能無法想到,“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喟嘆,有朝一日會與實際明顯不符。《2023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78.6歲。

  要更好理解78.6歲這一數據的意義,有必要瞭解另一個數據:新中國成立之初,人均預期壽命衹有大約35歲。儘管人均預期壽命並不等同於實際的人口平均死亡年齡,卻能夠從一個側面,反映某時某地人口生活方式、衛生健康等狀況。

  從疫病橫行到可防可控,從缺醫少藥到病有所醫,歷經長期努力,我國醫療衛生體系逐步健全,為人民生命健康築牢屏障。數據標注發展實績。更優美的環境、更安全的食品、更可及的服務……從35歲到78.6歲,這一穩步上揚的人均預期壽命曲線,記錄的是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躍升,照見一切為了人民的初心。

  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帶來人口結構的變化。截至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3.1億人。提到老年人,你會想到什麼?是花白的頭髮,還是逐漸佝僂的背影,又或是顫顫巍巍的步伐?

  如今,這樣的印象,正在被改寫。70多歲的山東青島大爺金輝,在百米賽跑中跑出13秒97的成績,讓許多年輕人自愧不如;耄耋之年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汪品先,晚8時40分課程結束後,騎著自行車回辦公室繼續工作;短視頻平台上,一些老年博主分享穿搭、展示才藝,令人眼前一亮……當代老年人展現出的健康有為、陽光自信,打破了一些人的“刻板印象”。

  從中,能夠看到一個清晰的趨勢:老年人養老需求日漸多樣化、多層次,既要老有所養,也要老有所樂。

  一方面,老齡化對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把對老年人的關心關愛融入細節里。比如,提供簡化後的“大字版”藥品說明書,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在家門口開設助老食堂,在旅遊景區增設更多無障礙設施等。有序推進體貼入微的適老化改造,銀發生活才會多些幸福、少些煩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