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探工人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鑽井。(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油”多“鈾”好!從世界級銅資源基地到世界級鋰成礦帶,從鋯鉿資源改變全部依賴進口到改變鈮資源“受制於人”局面……進入2025年,我國發布一系列重大找礦成果。
重大找礦成果為何不斷湧現?1月21日召開的2025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給出答案。
從高原到平川:理論創新突破
印度-亞洲大陸碰撞引起青藏高原生長,引發周邊的穩定大陸塊體發生改造和破壞,這個碰撞和改造過程,控制了青藏高原獨特的成礦系統的形成和發育。
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工作報告中,“世界級”“首次”“最大”是高頻詞,最有震撼力的是理論創新。
“我國首次提出青藏高原東向生長模式,青藏高原仍然在生長之中!3000多萬年以來向東生長了300公里。”中國科學院院士、自然資源部深地科學與探測技術實驗室負責人侯增謙說,這破解了學術界關於青藏高原東向生長驅動機制的難題,為資源勘探開發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向地球深部進軍是我們必須解決的戰略科技問題。所有研究的終極目標都是礦產資源,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提供深部解決方案,是當代地質人的責任和使命。”侯增謙說。
理論突破是此次找礦突破的組成部分。
碰撞型斑岩銅礦成礦理論、中國東部板內燕山期大規模成礦動力學模型、膠東金礦熱熔伸展成礦理論和階梯式成礦模式、三門峽盆地油氣成藏新認識、鋰礦“多旋回深循環內外生一體化”成礦理論、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內生外成”理論和多期多階段角礫岩型稀土成礦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