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調研的參與方應該科學考慮。集采目錄中的中選醫藥企業、相關藥學專家,本身就是集采政策的參與者,對目前政策執行狀態具有認同性,在新的數據采集和調研中,這種認同也意味著代表性有限。科學的調研應有第三方的、甚至異質性的聲音伴隨,廣泛聽取一線醫患意見,秉持“重大決策沒有異議即不正常”的原則務實推進。
數據調研的細節應及時披露。數據規模足夠大的情況下,采樣哪個領域、取信哪些數據,可能會導致結論完全不同。而恰恰是這麼專業的醫藥數據采集,承載最多的大眾關切。應及時披露具體數據采集標準,采集方式,問題線索所涉及藥品的檢測標準、以往抽檢情況,和大眾一起直面數據本身。公眾的信任建立在環節、細節、案例詳實的基礎上,“累積抽檢**次”“樣本量超**萬人”的表述,沒有大眾傳播效力。
藥品集采的目標,是實現普通人對高質量藥品的可及性。“可及性”與“高質量”兩個維度看似不可得兼,實際上互為條件。如果“高質量”的維度,客觀要求藥品政策保留政策彈性,為原研藥留出通道,應該認識到,這種對症得藥同樣是“可及性”的內含所在。讓政策保有動態調適,政策方有長效的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