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臨近春節之際,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2日聯合發布5件依法懲治惡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進一步強化勞動者權益法治保障,指導各地執法司法機關做深做實治理欠薪相關工作。
2020—2024年5年間,全國法院共審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6200餘件、生效判決人數6200餘人。
據介紹,隨著各項政策舉措的落實落地,治理欠薪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是,個別用人單位和個人拖欠勞動報酬,甚至惡意欠薪、嚴重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情況仍然存在。建築行業一直是治理欠薪的重點領域,辦理此類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需要切實強化人社部門和司法機關工作合力。
依法準確把握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的從寬處罰條件,是全面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內在要求,是實現良好辦案效果的基本前提。在“某信息公司、馮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中,人民法院依法嚴懲一審宣判前仍不履行支付義務的被告單位,對被告單位負責人判處實刑,彰顯寬嚴相濟“嚴”的一面,有效懲治、震懾惡意欠薪者;在“翁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中,對欠薪數額、人數相對較少,未造成嚴重後果,且在公訴前付清勞動報酬的行為人依法免予刑事處罰,體現了寬嚴相濟“寬”的一面,引導行為人盡早履行支付義務、最大限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此外,人社部門、司法機關暢通行刑銜接,完善工資支付保障機制,推動欠薪矛盾實質化解,對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鄧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中,人民法院依法嚴懲執行領域惡意欠薪行為,做實追贓挽損工作,兌現勞動者勝訴權益;在“某旅遊公司、王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中,人民法院在審理期間積極協調被告單位足額支付所欠勞動報酬,並在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同時,通過對被告單位負責人適用緩刑,促進企業恢復經營、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