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行帶來消費力驚人的大陸觀光客,香港越來越多的街區,紛紛開起大型名牌專賣店。 |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如果沒有香港,起碼我們的信息就不靈通。”香港一家刊物把鄧小平這句話裱掛在入口處,對他們來說,這話至今依然受用。
聯合報報道,通過羅湖口岸進出香港的人數,今年即將達到一億人次。在這樣緊密交流中,除了消費,香港與內地的互動其實包含了許多的層次。
報道說,回歸前大陸擔心香港成為“反共基地”,回歸後香港媒體的“反共”意識已“大不如前”,卻靠著資訊自由保有優勢。同時,香港也在不斷向內地靠近。據估計,大約有十萬港人移居大陸,有些人甚至每日港深往還;他們對工作的認真、投入,都多少影響了北方。
值得注意的是,交流為香港帶來繁榮,但東方明珠的燦爛光環也有褪色的隱憂。敏感的香港人已注意到,見多世面的內地旅客開始對香港品頭論足,覺得餐廳沒有想像中豪華,覺得街道沒有想像中寬敞,覺得居住空間太侷促,覺得香港人日子過得很辛苦。
一個四川來的年輕人不無體貼地說:“名牌都教內地人買走了,不知道香港人會不會覺得不好受?”但香港的“滋味”,當然不只是購物而已。
對出版界而言,這裡能出內地一些不能出的書刊;對學術界而言,這裡不僅有全世界最高的教授薪資,也有高挑戰的教學工程;對上班族而言,這裡對專業和敬業的要求不容打折;對企業界而言,這裡要照規矩辦事,賄賂打點那一套別亂用;對渴望進入國際市場的公司,這裡有準確的機制和法規可以接軌。
香港對大陸的影響,不只是經濟體制,也不止於研究階段,而實實在在地進入行政體制改革,甚至政治體制改革中。一水之隔的深圳,特區政府的設計早就不對應省級和中央部門,而在模仿香港;深圳的貿易工業局、水務局等,都有香港的影子。
北京即將設立“國家預防腐敗局”,其組織在相當程度上將吸收香港“廉政公署”的預防性反貪的經驗。這些制度上的吸納,過程緩慢,卻是香港對內地法制化的貢獻。
當年以一曲“我的一九九七”走紅的大陸歌手艾敬,最近來港重譜她的十年回憶。當年她歌詞中提到的“八佰伴”早已結束營業、電影院也已取消“午夜場”,但在艾敬眼裡,香港的魅力依舊。
當年艾敬的曲子中有一句:“香港,香港,怎麼那麼‘香’”。也許因為有“兩制”的支撐,香港的“香”才香得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