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反衛星攔截方式截然相反
在中國首次成功進行的反衛星試驗中,公路機動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的民用型(即KT-1火箭)充當了衛星武器的載具,利用運輸/起竪/發射車將之發射升空。東風-21導彈是中國“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的陸基版導彈。
五角大樓國防情報局把中國反衛星武器稱為SC-19動能攔截器,其公路機動性能,再加上通訊和工程支援車,使之可部署在最佳地點,攔截飛躍其上空的衛星,發射前很難被定位。中國擁有許多反衛星感測器地點,這使得二炮部隊能夠跟蹤並為反衛星導彈系統提供精確定位信息。目前,中國已設立了8個衛星地面監測站,沿太原、五寨和酒泉建造了太空及衛星發射基地,部署了4艘海上追蹤及控制艦,在基裡巴斯(位於西太洋)和納米比亞(位於非洲西南部)各設立了一個地面站。
在2007年反衛星試驗中,攔截彈與目標的相對速度接近驚人的1.8萬英里每小時。在遠高於衛星本身速度的衝擊下衛星被撞擊成了碎片。這意味著中國成功完成了一次最尖端的太空戰演習:一次精確的狙殺,就像用一枚子彈擊中另一枚飛行中的子彈一樣。這次試驗的先進程度相當於美國正在發展的國家彈道導彈攔截系統,超越了1980年代前蘇聯發展的反衛星武器——前蘇聯的反衛星技術是通過一枚太空飄雷慢慢接近到目標附近然後爆炸殺傷目標。
美國《連線》雜誌的文章稱,可以斷定,中國的反衛星武器具有很高的可操縱性能。目標衛星軌道在攔截之前是已知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衛星的位置已經精確到反衛星攔截器不需要機動變軌就可以直接命中的程度。反衛星攔截器為了能命中目標,有可能需要在高速中以六倍重力加速度進行末段機動。目標衛星的軌道線速度取決於它的軌道高度,這也給我們了解反衛星攔截器的性能提供了依據。攔截碰撞前的相對速度,是目標衛星的軌道速度與攔截器本身的速度之和,相對速度的大小決定了攔截器進行末段機動反應時間的長短。舉例來說,在碰撞前一秒,攔截器與目標衛星相距僅5英里,攔截器必須在最後一秒內完成末段變軌機動以直接命中直徑不超過6英尺的目標。顯然,攔截器與目標衛星相對速度的降低一定會降低攻擊的難度。這次中國攔截是低軌道衛星,由於軌道越高衛星速度越低,中國的反衛星攔截器在攔截更高軌道的衛星目標時會更加輕鬆。
為了能作出正確的變軌機動以命中這顆氣象衛星,攔截器要具備跟蹤目標的能力。中國反衛星武器最可能跟蹤飛來的衛星的方式是在攔截器上安裝通過可見光探測的太空望遠鏡。這種跟蹤方式與美國的彈道導彈攔截器的跟蹤方式相反。美國反導攔截器是通過觀測目標發出的紅外信號來進行跟蹤,中國的反衛星攔截器系統會因此在作戰中受到很大限制。在中國研製出紅外跟蹤系統前,通常情況下中國的反衛星攔截系統只能攻擊那些暴露在太陽光下的衛星。很多時候雖然反衛星攔截器發射陣地還被黑夜籠罩,但高空中的目標衛星卻已經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