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戰用我,讓“箭在弦上”成為常態
記者探營,最為難忘的,並非一幕幕狂飈突起的演習畫面,而是一座座人去樓空的軍營、空空如也的軍港。
這天一大早,記者來到某炮兵團駐地,值班參謀介紹說,除了少量留守人員,大部隊到西北打靶去了。這是該團連續第5年跨越4000多公里到西部大漠練兵。
放著家門口的訓練場不用,為何要一次次長途奔波?一位團領導解釋:這是為了練就全域作戰的本領,而不僅僅是為了完成年度訓練任務。
該團提供的資料顯示,通過一次次遠程機動,武器裝備、戰法訓法、人員素質等方面的“短板”暴露無遺,每解決一個新問題,部隊的戰鬥力就能上一個新台階。5年拉動,該團一步一個腳印,實戰化水平拉動前後不可同日而語。
與該團一樣,第二炮兵某導彈旅連續6年機動數千公里,從東南打到西北,在近似實戰的環境條件下摸爬滾打,創造隨時隨地實彈射擊發發命中的佳績。
與該團一樣,空軍某殲擊航空兵師,連續5年長途奔襲,在西北大漠與兄弟部隊輪番展開“自由空戰”和體系對抗,在挑戰極限中尋求制勝之道,在破解危局、險局、困局中增強實戰本領。
與該團一樣,海軍某軍港碼頭格外清靜,艦艇都出海了。翻閱一些艦艇部隊的訓練日志,記者發現,訓練的海域從沿海的錨地不斷向遠海挺進,航跡遍布亞丁灣、西太平洋等海域。走向深藍,如今已成為海軍艦艇部隊實戰化訓練的常態……
透過演兵場的硝煙,記者感到,這種“舍近求遠”的訓練方式,折射出的是一種“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和“任期內打仗”的意識。而當這種意識成為一種習慣,“箭在弦上”便是一種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