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演兵,東海艦隊某水警區蚌埠艦的一次實彈射擊讓人提心吊膽:
這一炮敢不敢打?主炮射擊指揮員首次由士官擔任,能放心嗎?
這一炮能不能打?這艘還沒完成全訓的新艦從沒打過實彈。
這一炮該不該打?如果戰爭今天打響,戰艦要不要上戰場?
“轟”的一聲炮響,靶標灰飛煙滅。
這一炮,打出了海軍的多項訓練紀錄,也打破了許多人頭腦中的條條框框。
“這是減負減出來的戰鬥力!”艦長黃繼先快人快語,他告訴記者:在過去,想放手一打何其難――
新艦一組建,“五多”就接踵而至,牽扯大量精力,影響訓練落實;不少裝備儀器還只是“半截子工程”,配套的教材、操作規範、維護保養細則跟不上,大量試驗、改進和培訓的工作也落在了部隊的頭上……
而最讓人糾結的,還是安全的壓力。訓練難度和強度低一點、少冒一點險,不會有人追究,倘若安全出了問題,單位多年翻不了身,個人的前途進步也可能“泡湯”。
“要想快馬飛奔,既要學會加鞭,更要學會解套。”東海艦隊政治部副主任李樺告訴記者,蚌埠艦之所以接裝不到半年就能“一劍封喉”,恰恰是因為各級機關給了他們一些特殊政策,幫他們卸掉了種種不該背負的“包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