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0日電/9月19日,安倍首相再次強調,已將核污水的影響完全封鎖在核電站附近的港灣內。但實際上核污水並沒有被完全封鎖。雖然外海的海水中放射性物質幾乎均未超標,但這只是因為污水被海水稀釋了而已。
朝日新聞中文網刊文稱,據日本政府公布的數據,每天有300噸核污水流入核電站附近的港灣內。港灣的出入口大開,每一次潮起潮落,都會有約2成港灣內的海水與外海的海水替換。
氣象廳氣象研究所的青山道夫主任研究官(海洋化學專業)推算,每天約有300億貝克勒爾的銫和300億貝克勒爾的鍶,共計600億貝克勒爾的放射性物質持續流入外海。
放射性物質具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以一定比例自然衰減。但是東電等提供的觀測數中據卻沒有減少。也就是說,如果每天沒有600億貝克勒爾的放射性物質流入海中,那就不會出現目前的觀測數值。有分析認為,之所以在遠離核電站附近港灣的地方檢測不出放射性物質,是因為放射性物質擴散到外海被稀釋了。
在核電站附近的港灣內,現在仍然能檢測出銫和鍶。在核電站事故剛發生後的2011年4、5月期間,冷卻熔毀的核燃料過程中產生了高濃度核污水,這些核污水曾通過地道洩漏。現在港灣內所檢測出的就是那時洩漏的放射性物質。
2011年4月,東電在附近港灣內設置了0.5毫米厚的聚酯“遮水幕”,控制海水的流入流出以防止污染物外流。但是,該遮水圍欄上開有0.02至0.03毫米的網眼狀小孔,水和細小的泥沙可以從中穿過。因此並不能完全封鎖住放射性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