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中國軍網記者頻道報道,地處秦巴山區,承擔著一家老三線工廠的裝備監造任務。但就是這麼一個似乎和“老”、“舊”、“偏”畫等號的軍代室,卻在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中走在整個海裝西安局的前列,直接推動信息化裝備建設連年躍上新台階。近日,筆者走進該軍代室,探尋出自山溝溝裡的人才經。
時間回溯到2010年,隨著海軍裝備建設轉型加速,一批信息化裝備監造任務落戶該室。面對這個“揚名立萬”的好機會,該室總代表鄭連澤卻感覺心裡沒有底。
該型裝備總體技術方案審查會上,工廠專家提供的方案,軍代表聽得一頭霧水;針對裝備核心部分的任務系統研討,與會軍代表又基本跟不上專家研討的節奏。
“監造信息化裝備,必須在加快信息化人才培養上下功夫!”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讓鄭連澤痛下決心。
在上級機關的幫助下,經多方協調,該室將畢業於清華大學飛機設計專業的高才生蔡文寬收入麾下。為使剛從學校畢業的毛頭小夥在短時間內成為裝備監造的行家裡手,他們根據年輕人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的特點,採取自學加會診的辦法,為其制定成長規劃,既限定時間學習規定的科目,也定期組織專家考核,搞好指導幫帶。
1年後,蔡文寬以優異成績取得了軍代表上崗資格證,很快活躍在裝備監造一線。
從引進外來人才中嘗到甜頭,該室又接連從清華大學等國內重點院校引進幾名專業人才,讓他們先後成長為監造信息化裝備的骨幹力量。
引入的人才只能使“木桶”的部分短板變長,隨著擔負任務的不斷加重,迫切需要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