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可執行核打擊任務的美軍B-2隱身戰略轟炸機。 |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稱,2013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依據奧巴馬總統授權,向國會提交了關於新《美國核武器使用戰略》(下文簡稱《戰略》)的報告。新《戰略》由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聯合戰略司令部司令共同簽署批准,自2013年8月開始生效。
冷戰結束後,全球安全威脅的性質和特點發生了變化。儘管核戰爭的威脅在減小,但美國一直將“核威懾”作為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本原則。
老布什和克林頓執政期間,美國核武器使用戰略在“以核制核”基礎上,增加了“使用核武器對抗生物和化學武器”的內容。“9·11”事件後,美國核武器使用戰略又增加了“使用核武器打擊常規武器難以打擊的目標和遏制對手軍力發展”等內容,拓展了核武器的使用範圍,拉低了核武器的使用門檻。
今年,在新的軍事和政治形勢下,新《戰略》又作出較大幅度調整,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
美國核武器對准5個國家和組織
在哈格爾的報告中,美國核武器承擔的任務是,“通過威懾,防止對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可能發動的核攻擊”。“威懾”意味著:使任何潛在敵人相信,對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發動攻擊會帶來不可接受的後果,且後果嚴重程度將極大超過發動攻擊可能帶來的收益。但美國《2010年核態勢評估報告》及新《戰略》,沒有明確核武器要威懾的國家。
美國依靠“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維持戰略穩定。所謂“戰略穩定”,通常指“核均勢”狀態,意味著國家在承受第一輪核打擊後,有能力實施核還擊,這樣,任何國家都不會寄希望於發動“先發制人”核打擊而不會遭到核報復,從而使得國家間處於一種“平衡”狀態。那麼,美國要與哪些國家維持戰略穩定?主要是俄羅斯和中國。
報告中,美國表明核戰略要達成6個目的:防止核武器擴散和核恐怖主義;減弱與降低核武器在國家安全戰略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依靠較小規模核力量維持戰略穩定和保持戰略核威懾;增強地區性威懾能力,保證美國有能力承擔對其盟友和夥伴的義務;維持一定規模、安全和高效的核武庫;即使核威懾失效,仍有能力達成美國及其盟友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