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10天內試射兩種新型洲際核導彈(組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3 13:51:32


 
  核武器問世之後,投射手段日益受到重視。洲際彈道導彈擁有全球覆蓋的打擊能力,在某些方面較空中投射方式有明顯優勢,戰後很快即成為軍事大國所謀求的目標。1957年8月21日,前蘇聯第一型洲際彈道導彈R-7(北約代號SS-6,綽號Sapwood警棍)遠程發射試驗成功,並於1959年入役。緊隨其後,美國第一型洲際彈道導彈SM-65(Atlas宇宙神)在1958年11月28日完成全程試驗,同樣在1959年入役。60年代我國掌握核武器技術之後,洲際彈道導彈也被提上了日程。1965年3月,負責規劃兩彈一星的中央專委決定研製洲際導彈,編號命名為“東風5”(DF-5,後來北約代號CSS-4),並下達了主要戰術技術指標,要求1971年首飛,1973年定型。根據當時的技術水平背景,東風5的定位是一種發射井基,二級、液體推進的洲際彈道導彈。該彈由中國國防部五院(現航天一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Technology, CALT)設計開發。

  1965年8月,一院副院長屠守鍔主持進行了洲際導彈方案論證。火箭發動機的推進劑選用了偏二甲肼(UDMH, Dimethylhydrazine)作為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NitrogenTetroxide)作為氧化劑。發動機的基礎是北京萬源的YF-20B。導彈第一級發動機稱之為YF-21B,又名DaFY6-2發動機,由4台獨立工作的YF-20B發動機通過機架並聯組成,航向控制採用泵前搖擺方案(單機沿彈體切向搖擺,擺角±10度);第二級採用一台主發動機YF-22B和4台游動發動機YF-23B組成,YF-22B和YF-23B又稱DaFY20-1和DaFY21-1發動機。從技術源頭而言,YF-22B/DaFY20-1就是YF20B發動機的高空版。為了提高精度,導彈還採用了單組元無水肼彈頭姿控發動機。制導系統選用平台-計算機方案,採用三軸穩定平台,靜壓氣浮陀螺,先進彈載計算機(中國首台集成電路空間計算機)。液體推進劑的貯箱採用高強度鋁銅合金(LD-10),減重30%,可以有效提高射程。其他的研發重點還包括碳/石英端頭防熱材料,高矽氧布斜纏熱壓成型工藝製造等。

  1966年5月,東風5開始總體方案的設計。到1969年6月14日,第一級發動機YF-21B試制成功。導彈的技術設計完成於1970年6月。此後導彈投入小批量生產並開始測試,總共生產01批次5五6枚。 1971年3月,第一枚東風5遙測彈各種試驗和總裝工作完成。根據《世界航天發展史》一書:同年9月10日,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在酒泉發射場進行飛行試驗,獲得基本成功。上午11時,DF-5首發遙測彈發射,進行低彈道方案考核試驗。導彈第一級情況正常,順利分離。但由於計算機軟件設計問題,未能適應低彈道,207秒時Ⅱ級發動機提前30秒關機,姿態控制系統出現短時間的振蕩,導彈落點偏遠565千米。未能模擬全程彈頭再入過程,防熱結構和引爆系統也沒有得到考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