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7日電/眼下,包括10國在內的東盟共同體建設穩步推進,對外關係的局面也越打越開,2015年末建立共同體的夢想似乎已觸手可及。可未來兩年也充滿挑戰,東盟的追夢之旅已進入“深水區”。
共同體建設進入攻堅期
“本屆峰會標誌著東盟共同體建設卓有成效的一年,”在今年10月第23屆東盟峰會召開前夕,東盟秘書長黎良明如是說。
會後發表的主席聲明指出,2013年,東盟各成員國在互聯互通、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化、能源和糧食安全、打擊跨國犯罪和販毒、災害救濟等領域都取得了積極進展。各國領導人還發布了《後2015東盟共同體斯里巴加灣宣言》,著手規劃建立共同體後東盟的發展方向。
從數據上看,東盟共同體藍圖計劃已完成82.5%,其中政治安全共同體計劃已完成78%,社會文化共同體計劃已完成90%,而作為共同體建設重頭戲的經濟共同體藍圖,已完成了工作總量的79.7%。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文萊、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6個較發達的東盟國家取消了99.65%的貨物進口關稅,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4個欠發達的國家已將98.86%的貨物進口關稅稅率降至5%以下。
儘管如此,東盟今年的輪值主席國文萊蘇丹哈桑納爾·博爾基亞仍告誡各國,實施共同體路線圖過程中還面臨各種挑戰,任務還很艱巨。分析人士指出,東盟國家的合作一直本著“協商一致”的原則,以靈活、自願的方式展開,但眼下相對容易協商的部分已經完成,剩下不到20%的內容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東盟各成員國之間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極不平衡,既有新加坡、文萊這樣相對發達的經濟體,也有緬甸、老撾等欠發達經濟體,各國利益訴求有很大分歧。因此,隨著一體化進程逐漸觸及各國政治和經濟的敏感領域,成員國兼顧本國戰略和地區目標的難度越來越大。記者從外交消息人士處獲悉,東盟各國達成的區域層面協議在國家層面並未得到充分執行,基於各自政治和經濟發展考量,執行過程中打折扣的現象屢見不鮮。另外,為保護本國企業利益,一些國家還對部分敏感行業採取了保護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