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美國《連線(Wired)》雜誌近日刊文稱,中國蛟龍號潛水器創紀錄的下潛深度以及中國在全國範圍內的潛航員選拔,反映出中國回歸海洋後,希望在深海大顯身手。文章認為,和中國的航天工程類似,中國的深海戰略是中國進過深思熟慮後推出的大戰略,將進一步鞏固期海洋利益。文章編譯如下:
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為世界上下潛最深的、國家資助的研究船,它已經四次潛水深度超過七千米。也是在同一時間,中國國家深海基地傳出新消息稱,將斥資780萬美元經營遠洋船隊並建設海洋學術研究和技術開發基地。幾個月之後,該中心主任劉保華宣佈在全國範圍內選拔招聘男女潛航員,這些潛航員將駕馭蛟龍號及可能的姊妹潛水器深入海洋作業。
這些動作是中國重返海洋戰略大決定的一部份,而在海洋這一塊廣闊的領域,中國曾經長達數個世紀占世界主導地位。中國的海洋實力在15世紀達到巔峰,七下西洋、為明朝皇帝帶回無數西洋珍寶的鄭和艦隊便是最好的例證。然而數年後世風轉向,明朝下詔暫停下西洋事宜,轉而更專注於本地事務。這樣180°的忽然大轉彎常被拎出以說明孤立主義是如何地發人深省——失敗的戰略選擇讓一個曾經發現新世界的國度變為被新世界發現。
那麼,為什麼中國要重新開展海洋活動呢?美國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程主任表示,中國的“863計劃”是一個未被世界充分認識的變革力量,它在諸多層面重新改變了中國與技術之間關係。
1986年3月,四位著名科學家(譯者注: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聯名上書黨中央,提出了《關於跟蹤世界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中國此前對軍力的高度重視使得國家忽略了對科技的發展,如果中國再不重新配置資源,那麼就將註定眼睜睜地看著外部世界的“新技術革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