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殲20一技術超F22 機頭下方藏秘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8 10:59:40


 
  而另外一款第五代戰鬥機,俄羅斯的T-50,採用的仍舊是傳統的球形光電探測系統,採用這種系統可能是出於降低杭電系統綜合性能和成本的考慮,但同時也增加了雷達反射面積。圖為T-50五代機,可以看到駕駛艙前方凸起的球形光電探測頭。

  從目前來看,以雷達為主要探測手段的超視距空戰系統在已經發展到頂峰,它已經發展成為包括預警機、機載火控雷達、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敵我識別、數據鏈、綜合電子對抗系統在內的綜合性系統,特別是相控陣雷達、射頻存儲等技術運用,讓超視距空戰系統的目標探測、電子對抗、多目標攻擊等能力得到飛躍性的提高,已經成為現代空戰主要形式,已經成為新世紀作戰飛機的標準配備。圖為編號2011殲-20四代機最新試飛照。

  不過雷達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輻射電磁波,從而暴露自己的位置,這個缺點對於隱身飛機來說尤其敏感,另外雷達隱身技術也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成功的讓戰鬥機的RCS下降了幾天個數量級,這樣雷達在第四代作戰飛機中的作用就在下降,戰鬥機需要新的探測手段來提高自己對戰場上的探測能力,這就是紅外探測系統。

  紅外探測系統的優點就是它通過接收對方的紅外線來確定對方的位置,不需要輻射電磁波,從而實現所謂的靜默探測目標,戰鬥機很早就就開始配備紅外探測系統,用來探測目標,這樣就可以在雷達受干擾或者靜默的情況下仍舊保持對目標的掌握,以提高戰機在嚴重電子戰環境下的作戰能力和生存能力,但是早期的紅外系統受到元器件的限制,採用的是點光源探測方式,探測距離近,靈敏度差,因此沒有得到廣泛的運用,隨著技術的進步,紅外成像系統的出現,才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三代半和四代作戰飛機開始普遍配備紅外成像探測系統。

  不過紅外成像探測系統也有自己的缺點,就是它的波長較短,無法透過飛機蒙皮探測目標,必須探出機體觀察目標,這樣的話就會影響第四代戰鬥機的隱身性能,因此對於隱身戰鬥機來說,必須要保證機體表面平滑,沒有突出物,如果不採用突起的光電探測系統,就必須採用埋入式窗口,這樣每個光學窗口的視野受到限制,就需要多個光學窗口,如何把多個窗口的信息融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則很好地解決了探測與隱身之間的矛盾問題。我國的殲-20戰鬥機採用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在技術上並非是不可能的。因為殲-20戰鬥機研製的時候已經有第五代戰鬥機在使用這項技術,所以早期版本的殲-20很可能就留有這方面的餘地,以便後期升級改造,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編號為2001的殲-20戰鬥機機頭位置會出現凹陷構造。

  從技術上而言,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有兩大關鍵問題。一是要解決紅外頭的高敏感性問題,讓它看得夠遠夠准;二是要配以高性能的計算機,要能把各個傳感器的信息集中處理。在這兩個問題上,中國的軍工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

  這是一個很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們可以從中管窺到殲-20這種戰機起點之高。雖然國外評論很喜歡拿殲-20與美軍的F-22做比較,但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殲-20戰鬥機的整體設計可能是為了與F-22相抗衡,但是其航電系統則是瞄准著更高一籌的F-35。

  殲-20四代機若採用了了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戰場感知能力和情報探測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雷達隱身方面的性能也獲得空前提高。設想一下,如果殲-20與F-22正面對抗,在航空電子系統上殲-20占優;而在對付F-35的時候,飛機本身性能占優。這樣一來,殲-20在對付F-22和F-35的時候都能游刃有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