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種的改變似乎預示著這架殲-20似乎已經“脫胎換骨”,可當更多的首飛細節圖片披露之後,又感到幾許失落,因為網友拍攝的照片顯示,新一架殲-20用的仍是俄制發動機。不過重新梳理一下殲-20的研制歷程和國產戰鬥機發動機的研發進展,我們應該對國產戰鬥機和中國空軍力量更有信心。 |
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環球軍事報道,2014年3月2日,機首寫著2011編號的殲-20四代機在眾人矚目下成功首飛。主翼動作筒縮小、進氣口形狀改變、機頭下方安裝有EOTS傳感器、垂直尾翼切尖、發動機尾噴管縮短、座艙蓋加裝加強框……與之前試飛的殲-20比較,新一架殲-20的每一處改動都令環球軍迷們興奮不已。種種的改變似乎預示著這架殲-20似乎已經“脫胎換骨”,可當更多的首飛細節圖片披露之後,又感到幾許失落,因為網友拍攝的照片顯示,新一架殲-20用的仍是俄制發動機。不過重新梳理一下殲-20的研製歷程和國產戰鬥機發動機的研發進展,我們應該對國產戰鬥機和中國空軍力量更有信心。
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在3月14日曾報道,用於試驗的首批量產型殲-20將配裝AL-31F-M1(推力13.5噸)或AL-31F-M2(推力14.3噸)。AL-31F-M1發動機型是俄羅斯禮炮聯合體在AL-31F發動機上進行小幅度優化改進的產品,加力推力從AL-31F的12500千克增加到13500千克,耗油量也進一步降低,使用壽命增加到4000小時以上,具備了3500米高原啟動性能。
2014年1月期的《漢和防務評論》曾稱,俄羅斯首次向中國提供AL-31F戰鬥機發動機的改良型號,稱為AL-31F-S42,即AL-31F M1,並認為中國後期生產的殲20試飛機也會採用AL-31F M1,增加1000千克的推力,將會顯著改善試飛效果。不過這仍不能令軍迷滿意,發動機是戰鬥機戰鬥力的核心,其性能直接影響到戰鬥機的表現,和殲-20外型上的小變化相比,軍迷們更期待殲-20能換裝國產的五代機大推力發動機。
更為關鍵的是,最新版的殲-20也沒有採用國際領先的矢量發動機技術。相比俄羅斯的T-50、美國的F-22和F-35,有人認為僅此一項上就可能導致殲-20“全敗”,而且最新版的殲-20也沒有對發動機進行隱身處理,不像美國的F-22、B-2和F-117那樣在發動機上設計有棱角的噴口以散射雷達波。
不過,我們梳理一下俄羅斯T-50、美國F-22五代機和中國殲-20的研製歷程,可以發現,殲-20在發動機問題上並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麼糟。中國的情況有點類似俄羅斯,在第四/第五代戰鬥機的研製上,受制於先進的發動機技術。但俄羅斯的T-50研發給人一帆風順的印象,給人一種橫空出世的感覺,至今已造出5架原型機,而且它們在外觀上幾無變化,似乎意味著其設計已十分成熟,可迅速形成戰鬥力。這對於五代機的研製而言,讓人有點匪夷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