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7日電/建立綜合的國家安全觀,反映了中國新時期戰略自信、戰略清醒和戰略穩健,將為中國和平崛起添一道新保障。這一舉措不是為了謀求世界霸權,而是為了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
中國網刊載文章指出,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的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道路。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要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
去年底,為了順應世界主流國家積極構建國家安全體系的大趨勢,中共中央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宣布成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自該機構成立以來,就引發了外界的很多猜測,但卻很久沒有看到該機構實際運作的報道。現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習主席在這次大會上指出了未來國家安全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並為中國的國家安全面臨的險峻形勢做出了統一部署。
中國之所以積極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建設,是與當前中國面臨的複雜局勢有關。在當今這個世界上,國家強弱越來越表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信息等全方位的綜合較量取代了傳統的以軍事或政治作為支柱的實力觀。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安全不再僅僅以軍事或政治安全作為依托,而更多的是以上述方面的綜合安全為保證。由於各種非軍事方面的挑戰日益增多,“無硝煙、不流血、看不見”的戰爭此起彼伏,並越來越成為新時期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
因此來看,中國成立國家級別的安全委員會實在是無奈之舉。隨著美國近年來高調宣示重返亞太戰略的實施步伐加快,其把戰略矛頭明顯對准了中國,不斷挑唆周邊國家折騰、消耗、牽制中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更使中國的安全形勢空前惡化起來,其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傳統安全的範疇。因為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安全,主要是應對外部軍事威脅,包括現在美日等國實施的圍堵中國戰略,以及現在時常發生的海洋爭端等。而對於現實中的中國來說,除了遭受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安全威脅之外,還有非傳統意義上的安全,它涉及日益拓展的領域和空間,如經濟、能源、金融、生態環境、信息網絡、反恐怖主義等各種各領域。正是傳統和非傳統兩種安全威脅,事實上開始威脅中國一貫堅持的和平崛起戰略。
中國要想實現和平崛起,就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所謂總體安全觀,其內容可能包含了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在該體系中,中央國家安全委員將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等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之路。
|